佛光山50年 兩岸關注

曹麗蕙 |2016.05.14
2647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五十周年記者會場面盛大溫馨,雲集台灣與中國大陸各電子、平面媒體。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佛光山五十周年系列慶祝活動中,來自南非的孩子將穿上直排輪,帶來精采的舞龍表演。圖/佛光山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五十年前,星雲大師帶信徒到尚未開發的佛光山時,信徒說:「這種地方,連鬼都不來。」星雲大師微笑回應:「鬼不來沒關係,人來、佛來就可以。」昨天舉行的佛光山開山五十周年記者會,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開場以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小故事,帶大家穿越時光隧道,分享佛光山走過半世紀的歷史脈絡。

記者會盛大溫馨,雲集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電子、平面媒體,除了慈容法師,佛光山寺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也都蒞臨,向大家介紹今天起一連三天在佛光山和佛陀紀念館舉行的五十周年系列慶祝活動。

人跡罕至荒地

築成弘法根源

追隨大師逾六十年的慈容法師表示,大師清貧一生,從麻竹遍野、人跡罕至的高雄偏鄉發跡,披荊斬棘,弘法度眾,到今日全球有三百多間道場,成立多所孤兒院和養老院,在各地興學建校,不僅以宗教弘法,更重視循由教育、文化和慈善,落實推動人間佛教。

有舞蹈有音樂

佛法也很藝術

「是什麼力量讓大家願意投入當時還只是窮鄉僻壤、荒山野嶺的佛光山?各界護法大德是以何種心情看佛光山的成長?」慧傳法師表示,「話說佛光山」活動,邀請了國際佛光會榮譽總會長吳伯雄、經濟學者高希均、大學校長楊朝祥、林聰明、蘇慧貞、台大教授張亞中、換肝之父陳肇隆、《聯合報》社長項國寧、鳳凰集團總裁劉長樂、藝人澎恰恰、鄺美雲等近六十位社會賢達,分享他們陪伴佛光山,走過艱苦開山、歡喜弘法的故事。此外,「江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中,不僅有戲曲、舞蹈等頂級藝文表演,更將展示超過二百件雲錦、蘇繡、宜興紫砂、揚州漆器等工藝與美術之作,希望大家不要錯過。

覺培法師說,大師反對造神運動,不喜個人歌功頌德,因此五十周年慶回歸感念佛陀、禮敬三寶,在「萬人歌頌偉大佛陀」音樂會中將邀請全球佛光人一起獻唱讚頌,菲律賓光明大學藝術學院則帶來「佛陀傳—悉達多」音樂劇。而受佛光山照顧,得以受教育、習得一技之長的南非孩子,也將穿上直排輪,以高超技藝舞龍、跳敦煌舞,讓大家欣賞難得一見的「黑飛天」!

佛光山五十周年定調「回顧與展望」,社會大眾更是關心「下個五十年,佛光山如何開展?」慈容法師明確指出,佛光山會秉持「制度領導,集體創作」的宗風,展開瘦身計畫—大幅縮減道場、出家僧眾數量,擴大在家居士發揮專長的平台,以「淨財用於社會」、「清貧修道」來發展佛光山未來五十年的弘法里程。

一人當十人用

發展下個50年

慧傳法師進一步說明,減少僧眾數量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提高僧眾水準,「要一人當十人用,來服務十方大眾」,如大師所言:「出家眾與在家眾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因此,未來佛光山將著重藝文、音樂、體育、服務社會,及向網路、科技弘法的方向前行,「這些都是在家眾可以發揮的專長,出家眾則把佛法的奧妙融入,雙方攜手合作,兼顧出世、入世,一起推動服務社會、淨化人心的力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