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博物館--踏尋鶯歌仔味

李碧華 |2016.05.09
2017觀看次
字級
龍罐 陳烏土於日治時期開始製陶,迄今四代皆在鶯歌深根,以陶為業。其中,第二代陳通事成立盛通窯業,在重慶街生 產花盆、茶壺、煎藥壺、火爐、油甕、桌腳墊等日用陶 。整個陳氏家族的發展,見證了鶯歌陶瓷的演變。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
檸檬榨汁機 用火箭的力量轟炸出健康新鮮的滋味,黃珮瑛運用陶瓷硬度高、抗酸蝕的特性,搭配可愛的造形,融入家庭生活 空間。此作品榮獲2015年陶瓷新品評鑑獎機能優秀獎, 以簡約的色彩與風格加入創意或故事,將日用器皿提升至 藝術崇高的意境。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
早期餐具 王文錫引進印刷科技新技術為陶瓷上彩妝,見證台灣陶瓷產業的量產發展。 新太源藝術工坊,投入陶藝研發,進一步轉型設立花紙文化館,結合在地豐富的產業資源,推展文化觀光。
金彩百蝠長頸聚寶瓶 注重陶瓷技術研發的許自然,在復 興中華文化的時代氣氛之下,結合日 本的窯燒專家與香港畫師,成為當時 陶瓷彩繪師培育中心,促成鶯歌仿古 陶瓷藝術的發展。第二代許明星進行 古典瓷器的本土化創新,第三代許雯 婷設立產業文化館,進一步讓陶瓷彩 繪之美,融入生活中。圖/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
紀念瓶 林文雄產品的設計與技術的開發不 斷突破,迄今由第二代持續經營。在 這裡可以看到一貫化的生產流程與各 式各樣的瓶,包括各任總統上任的紀 念瓶,以及國父或國家重要領導人的 懷舊紀念瓶。圖/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
青花龍紋五口瓶 吳文生祖先在南宋末年開始以陶為 業,到鶯歌市拿陶藝當拉坯師,以製 作青花瓷彩為主的仿古陶瓷聞名,建 立文生窯、水流、陶藝源、陶藏茶等 品牌,創造了新生代的多元型態。圖/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
夢幻結晶釉—蒼穹 林三江作品以結晶釉和描金釉為創 作特色。結晶釉是屬於流動性大而自 然鋅結晶開花的特殊彩釉,富有無窮 的變化。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
彩繪描金—爭艷 林三江以結晶釉和描金釉形成創作 紋路。描金彩則以特選昂貴之液態黃 金彩繪紋飾,表現金壁輝煌之感。圖/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
鬥彩雙耳瓶 瓶型柳腰細頸,以變形龍為雙耳, 主題以仕女呈現,體態優美,舉止豐 富,用乾隆年間最細膩之洗色筆法。 許朝宗在釉藥、彩繪與造形上突破, 不僅將古典釉彩重現,也創造出金彩 與鐵鏽花等特殊釉色。圖/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
鶯歌陶瓷博物館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

製陶歷史的前世今生
DIY 體驗特區
踏尋鶯歌仔味
陶瓷博物館文/記者李碧華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
●地址/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200號 ● 網站/www.ceramics.ntpc.gov.tw/

家家窯火,戶戶製陶」,世界上沒有一個城市能像台灣最經典的陶瓷小鎮鶯歌一樣,擁有非凡又神奇的時空魅力,「鶯歌的土會黏人」,工業與藝術是如此的融洽結合,乍看錯亂的地方風情在鶯歌卻顯得很自然愉悅。陶瓷博物館館長陳春蘭說,「溯源、薪傳、拓展與蛻變」的多樣文化路徑從陶博館直串而入,引領陶客踏尋鶯歌的硘仔味,深入體驗繽紛的文化
氛圍。
被四角窯、包子窯及仿古八卦窯所環繞,鶯歌陶瓷博物館極簡的建築形式以清水模、鋼骨架、透明玻璃空間做變化,質樸、素淨,風、水、土、火等四大廣場融入了陶瓷元素,後方陶瓷公園則巧妙展現「陶與土」、「陶與火」、「陶與水」、「陶與光」、「陶與風」、「陶與綠」、「陶與人」,將陶的無限可能融
於自然環境之中。

目前陶瓷博物館以陶瓷史為發展軸線,包含
早期民用陶瓷、國內外現代陶藝作品、鶯歌本地陶瓷產品,常設展結合各類型展品與圖文影像,塑造各種情境,具體而生動地表現文化內涵。兼得趣味及娛樂的體驗活動更引領觀眾悠遊於本土多元而豐富的陶瓷文化。
「 踏尋鶯歌的硘仔味」特展由產業再生與文化觀光的角度來切入,探討製陶歷史的前世與今生,產業發展過程中所留下的聚落、窯廠、老煙囪、老店等歷史性空間與文物引人遐思,呼應近年來轉型的獨特魅力。

【館長小檔案】

陳春蘭
在地的驕傲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館
長陳春蘭,英國倫敦大學政治
經濟學院碩士,歷任新北市政
府文化局科長,國立故宮博物
院編審,台北縣政府文化局課
長。
陳春蘭說,這塊世界的陶瓷
聖地是樂活的藝術之城,願每
一位來賞陶玩陶的朋友與博物
館攜手,讓鶯歌陶瓷藝術成為
在地鄉親的驕傲;讓鶯歌陶瓷
的美譽傳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