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突訪 重提3分伊拉克構想

 |2016.04.30
1049觀看次
字級
美國副總統拜登(上圖左)二十八日訪問伊拉克庫德族自治區首府俄比爾,與伊拉克庫德族領袖巴札尼(右)會談。下圖為支持伊拉克什葉派教士薩德的群眾,日前在國會外示威吶喊,要求成立新政府。圖/法新社、
美國副總統拜登(上圖左)二十八日訪問伊拉克庫德族自治區首府俄比爾,與伊拉克庫德族領袖巴札尼(右)會談。下圖為支持伊拉克什葉派教士薩德的群眾,日前在國會外示威吶喊,要求成立新政府。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伊拉克國已不國多年,亂局不可收拾,於今愈烈,《紐約時報》報導,百年來所有將伊拉克維繫於一的辦法皆屬治標,至於如何治本,不但二十七日到訪的美國副總統拜登重提他二○○六年所提將伊拉克一分為三的構想,駐巴格達聯合國也悄悄開始評估裂解伊拉克的可能辦法。

巴格達已在一連串示威中癱瘓,各路抗議民眾要求政治改革,要求安插他們屬意的人選。總理阿巴迪本周前往國會介紹一批新部長,議員丟他水瓶、拍桌、怒罵,要求他下台。

阿巴迪離開這些死敵,轉入另一間會議室,支持他的議員通過幾個部長的任命案,然而如同今天伊拉克百事難舉,後來只有數人就職,石油、外交、財政部長依舊懸缺,國會重新開議遙不可期。國會是今天伊拉克處境的縮影。

派駐伊拉克,當過多國大使與軍事將領的美國官員基德里說,以目前的國家結構,伊拉克「不可治」,唯一救方是邦聯制,或伊拉克瓜分。基德里嚴厲批評美國的伊拉克政策一貫無視這個國家積久難解的政治問題,他形容伊拉克是「一場暴力頻仍、喪失功能的婚姻,而我們不斷往這裡注入美國人的生命和金錢,希冀奇蹟」。他說,解決之道是:伊拉克所有勢力既然不能好合,那就好散,族群自決。

基德里去年在美國《外交事務》雙月刊撰文,主張華府勿再執著「人為國界」。他指的是英、法兩國在一次大戰後畫出的中東地圖,硬將完全不同的種族、宗教、文化拉湊成一個伊拉克。這些勢力互不相容,伊拉克從無寧日。

聯合國也評估分裂可能性

阿巴迪是什葉派穆斯林,但什葉派內鬥之慘烈,不亞於什葉派與遜尼派之傾軋;什葉派掌政,而與同樣遭受遜尼派前總統海珊迫害的庫德族一樣,難忘宿怨;遜尼派則痛恨自己由於海珊之故而至今被不公平地邊緣化。每個勢力都要求還我公道,而還我公道之道是壓倒別人。

紐時報導,美國政府仍是維持伊拉克統一,但拜登走訪巴格達,深感其事難為,而想起他二○○六年的構想。當時,他設想將伊拉克分由庫德族、什葉派、遜尼派,各成半自治區。

聯合國人權官員凱蒂.吉爾摩本周訪問伊拉克後,有此生動形容:「伊拉克善記舊怨而拙於遠見,像車子行駛於崎嶇之地,後照鏡巨大,但前窗小如鑰匙孔,而且人人兇猛搶掌方向盤。各派領袖三句話不離『我們好苦』,沒有人看見從伊拉克的大我苦難,更別提共謀彼此包容的未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