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之道】 用城池換罪犯

文/劉占青 |2016.04.25
1126觀看次
字級

文/劉占青

衛嗣君是戰國時期衛國的君主,他在位的時候,為了強大國家,積極在全國推行法治。當時衛國有個精通醫術的重要罪犯,為了逃避追捕,偷偷躲到魏國。到了魏國後,恰巧當時魏國國君魏襄王的王后得了重病,為了給愛妃治病,魏襄王在魏國各地張貼求醫告示,請名醫為王后看病。這個罪犯看到告示后,就毛遂自薦,到王宮給王后看病,罪犯給王后仔細查看了病情,開出了治病的藥方,結果奇跡出現了,王后按照藥方吃了一段時間的藥之後,身體竟然徹底痊癒了。

魏襄王對這個罪犯是刮目相看,賞賜重金,且成了魏王的座上客。罪犯也沒有對魏襄王隱瞞身分,魏襄王告訴罪犯,既然到了魏國,魏國就是他的家,魏國一定會確保他的人身安全和自由。

再說衛嗣君聽到本國罪犯偷渡到魏國,並且被優待的消息後,頗為震怒。他想倘使讓這個罪犯逍遙法外,把魏國當成逃避法律制裁的避風港,那麼將來會有更多違法的人選擇逃到別國去,將極大損害法律的威嚴,因此一定要把這個罪犯抓回來懲處。

為了彰顯國家的法度,衛嗣君就派使者先後五次拿著五十兩金子到魏國求見魏襄王,請求用黃金贖回罪犯,結果都吃了閉門羹。魏國就是不把罪犯交還給衛國,魏襄王說得明白:「這名罪犯在衛國犯法我管不著,但在我們魏國他是一個守法的老百姓。他是有恩於我的人,我不能把他交給你們,否則我就是不仁不義之人。」

當使者把魏襄王這番話捎給衛嗣君後,衛嗣君又氣又惱。他真想用武力把罪犯給搶回來,但是,論國力,衛國只是一蕞爾小國、彈丸之地,時刻還要面對著戰國群雄的侵略困擾,在夾縫中求生存誰都不敢得罪。反觀魏國,屬於戰國七雄之一,兵強馬壯、國富民足。使用武力爭辯,衛國無疑是在以卵擊石。但衛嗣君並未因地小國弱,就放棄把罪犯抓捕回來的念頭。他思前想後,決定用一座城池作為政治條件,跟魏國交換罪犯。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手下的大臣後,大臣紛紛表示反對,沒有一個贊同。

一些大臣直諫道:「罪犯所犯罪行即使再大,但也不應該用國家的一座城池來交換,這太得不償失。」衛嗣君聽後,連連搖頭,他說:「你們說錯了,安定不在國小,混亂不因國大。法令不確立,刑罰不執行,法制就荒廢了,老百姓也就喪失了禮義廉恥,如果那樣,一個國家即使有再多的城池,又有什麼用?若是法令完備,刑罰得當,老百姓知恥懂法,縱使失掉十個城池,也是值得的。」

最終,在衛嗣君的堅持下,又派出使者拿著一座城池的地圖,第六次來到了魏國求見魏襄王,當使者把用一座城換一個罪犯的條件開出後,魏襄王徹底震驚了。他思忖再三,最後也沒有要城池,而是無條件地把罪犯交給了衛國。

有法必依,有罪必懲,這才能捍衛法律的權威。作為一國的執政者,衛嗣君用自己的言行恪守了法律至上的信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