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康德學習請吃飯》
作者:顏擇雅
出版社:印刻
文/王岫
一向喜歡顏擇雅的散文,因為她的文章取材廣泛,總能旁徵博引,讓人知道許多典故,並發出「啊!原來是這樣!」的恍然大悟式驚嘆。例如,雖然知道「小確幸」一詞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作品,但讀到顏擇雅〈綠洲的小確幸VS沙漠的小確幸〉一文時,才知道「小確幸」一詞出自村上春樹《尋找漩渦貓的方法》一書。
文中,她還闡釋村上心目中的小確幸,多少需要一些遵守的個人典範,其對應也是要先經過「充滿未知的大奮鬥」。像是村上寫作,無法確知作品成敗;跑步時,亦不知身體哪天會老朽不聽使喚。因此,每次辛苦寫作或奮力跑步後,喝一杯冰涼的飲料,那種滋味才是「小確幸」。
類似社會、文化通俗話題,文中又經常引經據典,給人知性上的收穫或啟發,作家王鼎鈞稱之為「知識散文」。顏擇雅的書,充滿知識性,來自她中西學養豐富,加上從事編輯、出版業務,勤於閱讀,廣收新知的關係。
日前她出版《向康德學習請吃飯》一書,正是一本知識散文集,內容包括職場、愛情、親子、老年、金錢等民生話題外,值得愛書人關注的是,收錄的三十二篇文章中,更有大半以上的篇幅是繞著藏書、讀書、圖書館、出版、翻譯、文學讀物、文學作家、寫作等話題,想來喜愛閱讀的讀者,甚至於圖書館員或出版同業,都會喜歡這本書,甚至是張愛玲的書迷也會樂讀本書,因為書中也有多篇文章以張愛玲的書作為分析指標。
像她在〈不藏書六難〉一文中,提到買書、藏書的問題,不僅援引中西歷史名人的藏書觀,也引用《幽夢影》一書中所說的「藏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提醒讀者書籍是否有用,靠的是領悟力與行動力,與書有無留置書架上無關。書也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愛書就要珍惜當下,要在閱讀時把握每一字句的驚與喜。但作者雖也叮囑自己不要為藏書而藏書,家中藏書卻還是經常超過半面牆,而大嘆知易行難。相信愛讀書、藏書的人,讀完這篇文章,一定心有戚戚焉。
又如〈不讀書人的人〉,提到英格蘭銀行宣布二○一七年要將珍.奧斯汀的肖像,及《傲慢與偏見》裡的一句話:「讀書真是最棒的消遣啊!」一起印上十英鎊的鈔票上。但這句話其實是《傲慢與偏見》裡一位打開書就打瞌睡的賓利小姐的話語;顏擇雅在文中告訴我們許多人對讀書只羨不愛的情況,想來與我們許多官員,樂意推廣閱讀,本身卻不喜歡閱讀的現象如出一轍。
其他暢談閱讀或與書籍相關領域的話題文章很多,但一如顏擇雅慣有的掉書袋文筆和風格,愛書人讀來都會充滿「長知識了」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