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工時過長已是台灣上班族的常態,健康食品業者針對亞太區十一國共五千五百人進行「都會上班族健康大調查」,結果發現,台灣上班族因工作忙碌,長時間坐在辦公室裡,將近一半受訪者回覆,每周有四至五天在辦公桌上解決午餐,更有高達七成三的台灣上班族,平均每周僅運動一次或更少,這兩項皆居亞太區十一國之最。
這項針對台灣、菲律賓、韓國、澳洲、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印尼、泰國和越南十一個國家所做調查,結果指出,八成五亞洲上班族平均每天久坐超過六小時;其中,台灣上班族具有「動最少」、「坐很久」、「不求好」三項特質。
僅4成3 追求健康生活
除了七成三的台灣上班族,每周運動一次或沒去運動,名列亞太區第一名;調查也顯示,有八成三的台灣上班族,每天平均久坐超過六小時,卻只有四成三的人想追求健康活躍生活,表示追求「健康生活習慣」的意願低,為亞太十一國中倒數第二名。
賀寶芙營養諮詢委員會委員、運動醫學專家胡立安博士(Dr. Julian Alvarez Garcia),在記者會上說明上班族久坐導致的健康問題,並進一步強調肌肉對人體的重要性,分享「肌肉生成術」。
胡立安呼籲大眾,應重視「肌肉」的重要性,強調長時間「久坐不運動」會導致肌肉減少和肌力減弱,甚至可能讓「肌少症」提早纏身,恐造成肥胖、代謝異常、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等慢性疾病。
此外,相較於脂肪,肌肉可以燃燒更多的卡路里。因此,他建議上班族養成「肌肉生成術」,在辦公室每隔一小時應起身活動身體,做伸展運動,幫助肌肉血管做韻律呼吸。除了運動次數外,亦要重視運動「強度」,建議可加強核心肌群的鍛練。由於肌肉在運動過程中,會不斷地消耗身體的蛋白質,適時補充蛋白質,也有助於肌肉生成。
運動前後1小時 補對營養
賀寶芙資深營養師林若君,提出如何在運動前後的黃金一小時「補對營養」,讓肌肉的養成事半功倍。林若君說,現代人工作繁忙,下班後直奔健身房,常空腹運動,她建議,運動前一小時應補充適當的營養,挑選容易消化、體積及重量小的食物,例如好吸收的營養飲品,或高纖、低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燕麥、雜糧麵包等),可穩定運動時的血糖,維持體力。
林若君強調,運動後一至三小時內,肌肉組織吸收儲存能源的機制大幅提高,脂肪組織合成脂肪的酵素活性反而明顯下降。運動後三十分鐘內補充適當營養,與延後用餐相比,體脂肪減少效果多了兩成五,肌肉增加效果也多出百分之六。她建議,此時可選擇二十五至三十公克的低脂優質蛋白質食物,如低脂牛奶、無糖豆漿、茶葉蛋等,好消化吸收,也有利於修補並增加肌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