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為搶救每年約一萬三千公噸被賣場、便利商店丟棄的過期食品,環保署日前邀集衛福部、農委會、經濟部和六都代表,擬定大量「剩食」管理辦法,決議今年內輔導賣場、超市業者設立「即期食品專區」,同時將各縣市「食物銀行」窗口提供給業者,鼓勵主動捐助即期食品,並登記掌握流向,讓剩食發揮再利用的價值,以避免食物浪費。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衛福部進行「即期食品專區」計畫,可以迅速有效搶救數量龐大的剩食,造福更多貧苦族群,是一項有感的好政策!
食物過度浪費是世界性的議題,台灣也有許多尚在有效期限的食物被白白丟棄,但是在社會的另一階層,卻有不少貧苦人家苦無食物,未來透過「即期食品專區」和「食物銀行」,供應面與需求端當可獲得良好配對,既讓有效的食物發揮作用,也避免清寒人家忍飢挨餓,可謂一舉兩得。
部分民營商店常以打折方式出售即期食物,效果不錯,未來如果擴展規模,從點到線,再從線到全面,效果必然更臻完善。
台灣每年丟棄一萬三千公噸的過期食品,如果善用這些食材,可以做成二千一百萬個便當,這對接濟貧苦人家是相當可觀的資源,各級政府應共襄盛舉,共同為打造一個「無饑餓網絡」社會安全網而努力。
筆者出身偏鄉農村,從小就被教育要愛惜食物,珍惜任何物資。欣聞衛福部跨部會輔導六都開辦「即期食品專區」,希望這項讓人有感的好政策早日上路,既可避免食物被無謂浪費,又可造福需要協助的貧苦民眾,忍不住要給衛福部拍手按讚!
蔡志鏗(台北市/退休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