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學生優劣面向很多,傳統德智體群美也是很好的標準,但是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始終沒辦法解決,甚至愈來愈向智育靠攏,其他反而成為陪襯。
就拿德育成績來看,以現在老師與學生的相處模式,大多都在課業上的傳授,老師要怎麼評價學生德育成績呢?
老師會花更多的時間在觀察學生下課時的表現,甚至在放學之後,還會主動跟學生連繫嗎?如果這些都沒有,怎麼打出德育的成績呢?
大學老師與學生相處的時間更少,即使是導師,也不過多了開班會時間,平時晤談,又有幾個學生主動聯繫呢?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要怎麼打成績?
個人贊成廢除德行成績,這樣一來,不僅減輕導師壓力,更不會讓學生承受不必要的比較,甚至在大學,如果這個成績來自服務學習的時數多寡,那真正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大學要教育學生的是將德行內化,而不是用外在的成績約束學生,師長的德行表現,恐怕比替學生打德行成績更重要吧!
李坤隆(高雄市/實踐大學博雅課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