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據統計,中風病人會因血管阻塞造成腦部功能退化,進而引發「血管性失智症」,不僅影響中風後存活率,也成為家庭負擔。國內最新研究發現,中風病人除了西醫治療與復健之外,若中藥與針灸治療及早介入,可降低約4成的失智風險。該研究已在3月國醫節首度發表,振奮中醫界。
研究主持人、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教授施純全去年發表1篇研究,證實針灸治療能有效預防中風病人2度中風機會,並獲刊於國際知名醫學期刊《Medicine》。事後他發現,中醫治療中風病人效果,除了避免2次中風,最大特點反而是可預防後續併發症,尤其是預防失智效果最佳。
施純全說,台灣將步入老化社會,中風患者只會增加且有年輕化趨勢,迫切需要更多方法介入預防與治療,希望研究成果可作為新參考方針。
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林舜穀表示,該院每年平均約2、3百名中風病人使用中西醫會診,包括給予針灸及中藥治療,臨床發現效果確實不錯,可提早恢復功能。曾有62歲伯伯因梗塞型中風癱軟住院,經一邊復健一邊針灸,治療約半年後,可以自己站起來走動,可謂「躺著進來、走著出去」的最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