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獺是夜行性動物,一天至少要睡十五個小時,連進食也「半睡半醒」慢慢來。
圖/葉建宏
電影《動物方程式》劇中的樹獺辦事員,慢得十分可愛。
圖/迪士尼提供
【本報台北訊】電影《動物方程式》劇中的樹獺辦事員「快俠」,動作慢到令主角傻眼,也因為慢得太可愛,令上班族會不斷重複看著「慢動作」的樹獺紓壓,台安醫院精神科醫師許正典說,看樹獺影片,連他都覺得好療癒,現在資訊快速流通,許多人因為跟不上步伐而感到焦慮,看看樹獺也算是一種「動物治療」,有助於解決緊繃情緒。
根據研究,面對無法控制衝動的行為或容易焦慮的情緒,建立較為緩慢的氛圍,能夠達到穩定情緒的效果。
許正典說,常言謂「以靜制動、以慢制快」,他的患者常有焦躁、講話快的狀況,面對這類情形,他都會假裝沒聽清楚,用比較緩慢的說話方式,提醒患者速度太快了,對方有時會心一笑,也有的會跟著調整說話速度,在小兒心智的治療方式中,也有種稱為「動物治療」的方式,和看樹獺慢動作紓壓方式類似。
許正典說,有些醫師會建議過動症孩子家人,在家中飼養貓或是魚,透過兩者的緩慢動作,讓孩子學習動物的動作,再調整自己的情緒,多數接受動物治療的孩童,都能得到效果。
開業精神科醫師黃瑋俐說,搞笑、愚笨、緩慢的影片,若能讓民眾忘卻煩心事,絕對是紓壓的好方式。他也提到,紓壓可以秉持「動靜歸空」的原則,高強度的運動、靜態的興趣、飼養寵物讓心靈有歸屬、有紀律的放空,都能達到效果。
黃瑋俐說,工作要有紀律的規畫,紓壓、放空同樣也要有紀律,不管用哪一種方式紓解壓力,記得給自己一定的時間完全放空,別再想著工作或煩心的事情。
許正典也建議,若是遇到難以化解的壓力時,也可以看看樹獺如何依照自己步調完成事情,轉移心情恢復對工作的自信,「動作再怎麼慢也不可能比樹獺慢」,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紓壓方法。
樹獺小檔案
名稱:樹獺(音同『踏』),常被誤稱為樹懶
分類:樹獺科,哺乳類的夜行動物
壽命:野外約12到15年(動物園壽命超過30年)
特徵:嗅覺好、具有彩色視力、喜倒掛生活、身體長滿青苔,呈綠色
分布:巴西、熱帶雨林,常棲息30公尺以上樹木冠樹層
飲食:樹葉、果實,平均7天排便一次
速度:30秒最多爬1公尺,但瞬間速度快
生活哲學:「以靜制動、以慢制快」
(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目前飼養樹獺9隻,6公3母)
資料來源/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