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欣賞 機會快門 只在一瞬間

羅佑純 |2016.04.03
4833觀看次
字級
范慧玲 圖/范慧玲
丹頂鶴──日本北海道 冬天的丹頂鶴群宿在北海道釧路雪裡川,從音羽橋上拍攝光影幻化有如仙境般美麗。 圖/范慧玲
鵜鶘──馬來西亞 圖/范慧玲
鵜鶘──馬來西亞(搶食) 鵜鶘又稱送子鳥,是高度社會組織的鳥,常聚集形成巨大的鳥群,以群體的方式捕魚。體型雖然看似笨重但是善於飛翔。 圖/范慧玲
白腹鰹鳥──基隆 屬於大型海鳥,大部分棲息於海洋或海上小島,在台灣北部及東北部海域較常出現,屬稀有留鳥。 圖/范慧玲
彩鷸──桃園 是台灣地區不普遍的留鳥及夏候鳥,常單獨或成小群出現在水田、溪邊、池畔等濕地。由雄性負責孵蛋及育雛,是個性相當害羞的鳥。圖/范慧玲
栗喉蜂虎──金門 是金門的夏候鳥之一,台灣並無分布。大約於3 或 4 月開始出現在金門繁殖。大部分為一夫一妻制。 圖/范慧玲
鸕鶿──中國 又稱魚鷹,是一種大型水鳥,善於入水捕魚。在大陸桂林灕江一帶由漁民飼養捕魚已有千年歷史。 圖/范慧玲

文/羅佑純 圖/范慧玲

范慧玲多年來拍攝的生態照片,照片裡的鳥,是如此自然的展現平時姿態,她說:「要拍出精采的照片,除了耐心等待外,更要熟悉相機操作、瞭解鳥種的生態,才能掌握那千分之一秒的『機會快門』」。

拍鳥多年,范慧玲對鳥類的生態早已如數家珍,她說:「冬天拍攝候鳥黑面琵鷺時,牠的毛色飽滿,但是春天的黑琵,因為到了繁殖季節,公鳥會長出漂亮的繁殖羽,互動活潑,拍出來的質感又不同了。台灣在世界動物地理分區上屬於東洋區和舊北區的交會地帶,約有六百種鳥類曾被記錄,其中約有二十四種為台灣特有種。喜歡拍攝野鳥的人在台灣是很幸福的,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鳥類可以拍。」

近幾年,不時傳出有惡劣的攝影人,故意用線綁住雛鳥,捕捉親鳥的餵食畫面,范慧玲聽了既心疼又無奈,她強調,絕大部分的生態攝影者,因為長期拍攝,反而像是跟鳥類建立了情感,會願意用時間去等待好畫面。前年,有一對保育類的朱鸝在宜蘭冬山育雛,因為巢位太明顯,很容易被盜賣,許多愛好鳥類攝影的朋友還集資,雇請保全二十四小時護鳥,直到雛鳥安全離巢。

范慧玲說:「人生經歷愈多,愈珍惜每一次拍照的機會,也很享受拍照時專注的感覺。」愛攝影的她,其實是貿易公司負責人,即使行程滿檔,她仍會想辦法抽空去拍照。攝影常常需要上山下海起早趕晚,體力上其實蠻辛苦,但對她而言,反而是沉重工作壓力的平衡。不論是拍攝人文或生態,都在她的照片中訴說著一段段動人的故事。

談起心境轉折,范慧玲坦言,以前總希望能拍到精采的畫面,若是拍了一整天都沒有滿意的照片,心情會沮喪。但是隨著年齡增加,歷經生命中倉促離去的親人,她學會珍惜和感謝每一天,有沒有拍到好照片,已經不在意了。 她說:「重要的不是拍攝的結果,而是過程,享受拍照的樂趣,用心去看和感受這個美麗的世界」。

作│者│簡│介

現任:

◦台北攝影學會 理事

◦台北攝影學會 沙龍主席

榮銜:

◦台北攝影學會 博學會士

◦The Royal Photographic Society(RPS)「英國皇家攝影學會」博學會士(FRPS)

◦「英國皇家攝影學會」台灣分會會長

◦山合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得獎經歷:

◦2008, 2010, 2013全國聯賽優秀作家

◦2009中國第十三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金牌

◦2010第五屆阿聯酋國際攝影大賽金牌

◦2010,2013新加坡國際沙龍金牌及年度最大贏家

◦2011第六屆阿聯酋國際攝影大賽雙銀牌及年度最佳攝影師

◦2011客家桐花祭攝影比賽金牌

◦2012臺南市政府鹽水蜂炮攝影比賽金牌

◦2012林家花園攝影比賽金牌

◦2014第八屆阿聯酋國際攝影大賽金牌及年度最佳攝影師

◦2015美國國家地理雜誌2015全球攝影大賽台灣賽區人物類組第二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