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旅英部落客在臉書上分享了女兒在英國小學的情況。部落客說,最近一次的親師懇談,老師大力誇讚女兒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非常好,還特別秀出作業舉證。
部落客發現女兒把「because」拼成「bicos」,她問老師,女兒拼錯字時,需要特別糾正嗎?
老師回答:「千萬不要!如果糾正了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只要讓她慢慢從環境學習,自然而然發現錯誤。」
我回想起小時候的作業,不但分量多到寫不完,還被要求工整性和正確性,若出現錯誤,一定是我不用心,必須受罰。
長大後,我到安親班打工,上班第一天,老闆給了「教戰守策」:一、棍子就是權威,小孩不乖、功課寫不好就出動;二、小孩字寫太醜,全篇擦掉重寫;三、小孩功課不會寫,有時間就教,來不及就直接給答案。
我用這三點「指令」帶孩子,彷彿又回到兒時無盡憂傷的作業時光,看著孩子苦著臉問「可不可以不要被打」,或涎著臉要解答,總想著,教育的意義究竟何在?
孩子的情感纖細、單純,當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受挫,就會對寫作業產生陰影,漸漸逃避。假如師長們能夠適時給予鼓勵(非溺愛、非放任、非敷衍),在他的內心注入信心,相信孩子一定會有所成長。(宣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