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巴基斯坦血統的興化國小學生周泰盛說,與同學們一起走入自己熟悉的東南亞商店,感覺特別開心。圖/連珮宇
社區東南亞商店踏查結束後,學童一邊享用東南亞零食,一面畫圖記錄下印象最深刻的事物。圖/連珮宇
【本報新北訊】新莊區興化國小學生高達四分之一為新移民二代,學生藉社課時間走出教室,踏查在地社區中東南亞雜貨店,全程「零說教」,讓學生自由認識多元族群生活環境,透過親身體驗,發表心得,打破文化隔閡。
座落於新北產業園區旁,興化國小周遭社區隨著本土產業外移、新住民居民漸增。兒童文化研究社顧問林真美,本學期首度與校方合作開辦「瑪堤卡丘(multi culture)多元文化社團」,利用每周三小時的社課時間,讓小學生們發揮「兒童力」探討世界議題、認識多元族群。
校方上周更安排學生踏查社區中的東南亞商店,雖然午後滂沱大雨,但澆不熄師生熱情,參與社團的二十五名學生,在師長的帶領下兵分四路浩蕩出發,一路哼唱、踩著腳下積水灘,一共走訪了四間東南亞商店。
「便利商店居然有賣布鞋和單車輪胎皮」、「這裡有好多沒看過的泡麵」,學童驚呼連連,手中握緊老師發的五十元零用金,「全部都看起來好好吃,到底該買哪一種?」
具巴基斯坦血統的學生「太帥」,拿起豬皮餅向同學娓娓訴說自己不能吃豬肉的原因,並表示其實「7-11、全家」反而才是他心中的「外國商店」。具菲律賓血統的學童「小白」,熱情介紹著自己最愛的零食,她說,同學們透過踏查進入她的生活圈、了解她的文化,真的好開心!
帶隊家長之一、兒童文化研究社員羅怡君表示,踏查行程「零說教式」開放學童親身體會、自由觀察,中途有新住民學童自主介紹自己的文化,更是一大驚喜。學生共享戰利品,透過繪圖、文字記錄過程中最印象深刻的事物、發表心得,「是最自然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