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世昌(資深媒體人)
對北海道五百五十萬居民來說,二十六日是他們最期盼的日子。這一天從日本本州的新青森延長到新函館北斗車站的新幹線開通,象徵著北海道不再是日本「化外之地」,透過這條以九州為起點、橫貫全日本的交通大動脈,北海道將與日本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對喜好北海道、每年將近五十萬的台灣觀光客來說,多出一項選擇,可以不必搭直航飛機逕飛北海道,可先在九州或大阪、東京觀光後,再搭乘新幹線前往北海道,一氣呵成地遊遍全日本。
從新函館北斗站開出的第一班列車,二十六日上午六時三十五分緩緩開出,共搭乘了七百三十一名搶著嘗鮮的旅客。新函館到新青森約一百四十九公里,其中三分之一是要通過五十公里的世界最長「青函海底隧道」,除了六千九百億日圓(約台幣二千一百億元)的隧道挖掘建設費,鐵道建設等費用高達五千五百億日圓。日本鐵道公司說,一天有十三班次往返,從東京直接抵達新函館的有十班,東京到新函館最短時間為四小時零二分,比飛機慢一個小時。
我在日本留學時,參加過一個留學生的交流團到北海道,那是一次相當愉快的經驗。還記得那時北海道的對外交通,就靠著「青函聯絡船」往來於津輕海峽兩岸。
青函海底隧道是因聯絡船(洞爺丸號)在一九五四年颱風沉船、造成一千一百五十五人死亡的慘劇後,日本政府才決定興建。六十年後的今天,日本的子彈列車登陸北海道,讓北海道人百感交集。
新幹線登陸北海道,最被期待的當然是帶來的觀光熱潮。有一個明顯例子,日本二○一五年開通另一條「北陸新幹線」,激增的外國觀光客給北日本的石川與富山兩縣,帶來一千億日圓規模的商機與地方稅源。
石川與金澤是日本北陸偏僻的小縣,江戶時代到東京「參勤交替(到首都值班)」的諸侯們,通常要走兩個星期的時間,現在從東京到北陸金澤最短時間僅二小時二十八分鐘,拉近了數百年間北陸與首都的距離。統計說,去年三月啟航後的半年間,搭乘北陸新幹線的人數達四百八十二萬人,是過去特急電車「白高北越號」的三倍。
石川縣出現了劇變。金澤近郊的山代溫泉,本是關西人的後花園,北陸新幹線開業後,關東遊客竟然超越關西,當地觀光協會說:「數十年來從沒有這樣的例子。」受到這波新幹線風潮影響,勝山市恐龍博物館四到九月觀光客,較去年前期增加百分之二十二,北陸的兼六園、金澤二十一世紀美術館、立山黑部登山道、五箇山的合掌村,都是台灣觀光團的熱門景點。
北海道也被期許會在新幹線開通後,與日本東北地區連結,成為一個總生產值五十兆日圓的商圈。報導說,夜景有名的函館山登山纜車,已經趕緊整修車站,擴大遊客容納人數,原本在本州營業的許多漢堡店,紛紛在函館開設一百五十席位的大型店,青森機場已接受中國大陸定期航線杭州每周一班、天津每周三班,只要轉搭乘新幹線,就可以跨海進軍北海道,北海道的觀光蓄勢待發。
日本經濟沉淪二十年,但國家建設似乎沒有因國力衰頹而停頓。每次看到日本有新設施出現,不免要回頭看看陷入經濟停滯的台灣,我們離日本,還有多少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