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用愛與寬容推動轉型正義

文/潘襎(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主任) |2016.03.23
1059觀看次
字級

文/潘襎(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主任)

蔡政府未上台前,兩個語彙為盛行,那就是「轉型正義」與「九二共識」。前者可以自己做,後者是中國大陸為即將執政的蔡政府畫下的底線。我們來談談「轉型正義」。

轉型正義是指經歷不公不義審判、壓迫、剝奪人權的民主國家,為對過往歷史重新定義,設置專門委員會,藉由真相調查、審判、賠償及紀念等,來撫平受害者的家屬及親友的傷痛,將真相公諸於世,避免後人重蹈覆轍。

轉型正義是當代名詞,從南非種族隔離政策中或者共產獨裁政權瓦解後,人民對於過往歷史展開調查,還原歷史真象,讓國家走向正常化。

一九九五年李登輝執政,成立「財團法人二二八紀念基金會」,經歷李政府五年、扁政府八年及馬政府將近八年,總計約二十二年期間,持續對二二八受難者賠償,二○○五年為止,通過受理案件二千二百五十三件,死亡類六百八十一件、失蹤類一百七十七件,「羈押、徒刑」類一千三百九十五件,學者陳寬政採用人口學以及統計學推估受害人有一萬八千人到二萬八千人。

期間,雖然有政客操弄二二八事件,然而絕大多數人高喊用愛與包容,撫平二二八的傷痛。

轉型正義的大旗揮向白色恐怖與戒嚴時期不當審判,除此之外就是國民黨的黨產。的確,威權時期的不當行為,必須受調查,但是扁政府八年任內,到底又做了什麼呢?蔡政府又能做什麼呢?

扁政府時期對國民黨清算,幾乎等同對李前總統長期擔任國民黨主席支配龐大黨產的批判,國民黨以黨產信託為由,躲過了「轉型正義」,白色恐怖調查卻少有驚人成效。是誰讓轉型正義「轉彎」?如果轉型正義遇到人就會轉彎,遇到事件就改變,就有損「正義」兩字,轉型就更不用說了。

當一個政府「在野」或「執政」輪替時,「轉型正義」成為雙面刃。能傷人,也能傷己。目前最夯的電視劇《瑯琊榜》就是典型的「轉型正義」大戲。

七萬五千名赤焰軍被扣上叛國罪慘遭殲滅,主角林殊逃過一劫,經歷十二年擘畫,化名梅長蘇為轉型正義到金陵城,以沉著的智慧擾動朝局,在雙王奪嫡的驚險中扶佐靖王登上太子位。靖王與梅長蘇共同目標都為亡者平反,只是態度不同。

梅長蘇主張逆案由粱王蕭選所定,也必須由梁王頒召重審,而非太子即位後,下召重審。如此一來,「正義」一詞必然受到世人質疑?何來正義之有!

這齣戲最動人的地方是,每位有正義感的人都想為逆案翻案,但都沒有梅長蘇那麼真切的執念。即使靖王也會因牽掛梅長蘇身體,而質疑逼使梁王下召重審的必要性。稍有良知的人,或者是受害者親人、友人心中都有「原罪」,因為這種罪驅使著他們在適當時間,找到正義的出口,投入轉型正義。

《瑯琊榜》是虛構小說,同時是動人的「轉型正義」長篇史詩。主調時時逼顯人性價值,讓我們凝視自己的傷口,趨馳向前。加害者永遠有無窮盡的理由掩飾過失,受害者卻卑微地只要一個「正義」的道歉。幸而,受害者最終選擇寬恕,讓歷史重新邁向光明,讓人性重新點燃光輝。

轉型正義不是先射箭,再畫靶,台灣高喊二十餘年的轉型正義,必須避免「正義」被作為「手段」,方能不使「轉型」成為「目的」,否則轉型正義將變成政黨操弄民粹,淪為擴張權力的工具。

未來蔡政府應審慎推動轉型正義,不可淪為手段,否則只會讓問題更形複雜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