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看經寺 63年首開放

 |2016.03.11
2073觀看次
字級
洞窟內北、南、東三面牆壁上雕刻的唐代羅漢像神態各異。
看經寺洞窟南壁上雕刻的唐代羅漢群像。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佛教石窟藝術—龍門石窟特窟「看經寺」昨日開放參觀,這是龍門石窟研究院成立六十三年來首次對外公開,遊客可以進入洞窟,近距離觀賞中國大陸石窟中,現存最精美的唐代石刻羅漢雕像,以及最完整的佛法傳承二十九祖聖僧像。

看經寺是龍門東山最大洞窟,窟內高八公尺、寬十一公尺、深十二公尺。龍門石窟研究院石窟研究中心主任路偉介紹,看經寺是唐代武則天時期至唐玄宗早期開鑿的大型洞窟,應為皇室貴族或受皇室支持的高僧大德發願開鑿,具有皇家色彩,是龍門石窟唐代代表性洞窟之一。

「武則天尊崇佛教,禮遇高僧,大興佛事,使洛陽地區佛教發展繁榮,龍門的開窟造像在當時達到數量和藝術的巔峰。」路偉說。

雕像真人等比 姿態各異

看經寺被列為「特窟」開放,為防止大量遊客呼出的氣體,可能使洞窟中溫溼度突變,景區將對看經寺採取限流、錯峰觀賞等措施,保證窟內不聚集大量遊客,對文物產生損壞。

進入洞窟,遊客立刻被二十九尊與真人等比高的浮雕羅漢像吸引。這是中國大陸石窟中現存最大的石刻羅漢群像,從洞窟南壁下部開始,由西向東、依次雕刻,釋迦牟尼涅槃後的印度佛法傳法聖僧譜系像。

從釋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訶迦葉到菩提達摩,二十九代傳法羅漢雕像栩栩如生。羅漢約身長一百八十公分,身著袈裟,足穿雲頭履,樣貌有青年、長者,姿態有側身、正面、彎腰,或偏袒右肩、半裸上身,全然不同。

展示摩訶迦葉 警示盜竊

特別的是,傳法羅漢中的第一祖—摩訶迦葉雕像的上半身竟不見蹤影,展示的是透過3D技術合成復原後的照片。原來迦葉雕像曾被竊盜流失海外,一九七八年收藏家將雕像捐給加拿大國家美術館,二○○○年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後,加拿大國家美術館無償歸還大陸。

「回歸的這尊半身像,目前正在瑞典展出。」路偉說,「當年迦葉從崖壁上被鑿落,成為警示世人的歷史遺跡,有留存必要。此外,如果使用新材質進行復原,時間長了並不利於文物安全。待其從瑞典歸來後,將會在龍門石窟展示中心專門展示。」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期,迄今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現存佛龕兩千三百四十五座、各類佛像十萬餘尊,被譽為中國大陸最大的露天石刻藝術博物館,代表中國石刻藝術的黃金年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