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佛光菜根譚、星雲一筆字〈百人百相〉(四),其中有句「行善助人成為貴人」,心裡有感。
行善無分貧富,比爾蓋茲和巴菲特都是巨富,他們把錢財多數捐出,樂善好施令人讚佩。台東菜販陳樹菊長年行善,榮獲麥格塞塞獎;老榮民洪中海捐贈財產扶弱濟貧,榮登亞洲行善英雄榜,都是顯著的例子。
另有兩件溫馨故事,一是文具店老闆,送文具用品鼓勵考試一百分的小朋友;一是人稱「風車伯」的攤販,獎勵成績好的學生,送烤蕃薯及自製的寶特瓶環保風車。兩位默默行善的小人物,和報導過的麵攤老闆娘和紅豆餅阿伯一樣,以小禮品或小吃鼓勵孩子向學,在世態炎涼的社會,無私奉獻者的義行,讓人備感溫馨。
這些人非大富大貴,以僅有的財力為社會奉獻,他們認為「錢可以再賺,孩子的品德發展無法重來」,藉由綿薄之力,鼓勵小朋友好好讀書,將來做個有用的人,不求回報和名利,正是「無相布施」。
小朋友耳濡目染,產生積極的競爭力,互相激勵上進,以成績換取獎品,雖說帶點功利,但只要起先動念是好的,都應該讚嘆。
俗話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尤其未來的主人翁,若能導入正途,將減少許多社會問題。
希望大家行有餘力則行善,讓好人出頭,帶動良善的感染力,只要無求付出,都可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吳一忠(嘉義/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