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米倉國小指導學生操作自製教材,認識螞蟻。圖/教育部提供
【本報台北訊】「數位原生代」該怎麼教?教育部今年推動「運算思維推動計畫」,鼓勵學校老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改變傳統的學習與教學模式,讓學習更多元、更有學習動機,並增加師生互動,像出動空拍機帶領學生探查地形,或利用行動裝置監測螞蟻行為、設計校園螞蟻地圖等。
新北市林口區的崇林國中,位於林口台地。課程結合最新科技工具和地理知識,運用FR—PBL(翻轉推理式PBL)教學模式,將四軸空拍機及3D印表機的優勢,融入各領域課程設計。
以地球科學斷層單元為例,崇林國中運用四軸空拍機進行林口台地地形及岩層分布攝影;再用3D列印技術,打造出斷層模型,推論預測林口台地的形成,讓每個孩子都樂於學習。
新北市米倉國小則以「蟻軍突起,搶救校園E起來」為題,探討入侵校園物種「破壞單家蟻」對環境的影響。學生利用行動裝置監測螞蟻行為、記錄影像、蟻道定位追蹤、資料搜尋等,做出校園螞蟻地圖、螞蟻翻翻翻App、螞蟻防治行動方案、搶救校園影片等,最後透過網路分享等傳播方式,讓更多人了解並進而防治,讓蟻害降至最低。
南投國中則以問題導向教學模式融入資訊科技,設計出「南投本位課程」。在語文領域,師生共同追尋南投陶歷史,完成報導文章及影片、繪本動畫及陶品實作;在社會領域,學生利用行動載具探訪八卦山脈的物產文化,在村民市集與在地小農共同推廣與行銷,並利用網站協助宣傳,並將學習成果上傳雲端分享。
資訊科技的重要性日漸增加,教育部過去在資訊教育發展上,於校園的資訊化基礎建設、推動數位教學、縮短城鄉數位落差,已建立良好基礎,成效不錯。這項「運算思維推動計畫」,係與縣市政府及民間單位共同合作,藉由教師運算思維增能的研習,學生學習程式設計風氣的營造,及國際運算思維活動的引進與參與等三方面著手,提升全國學子的運算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