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廁所大翻修 晉升美感教育場域

 |2016.03.08
3044觀看次
字級
銅門國小在廁所整修設計中,融入太魯閣族元素。圖/教育部提供
埔墘國小廁所經過整修後,煥然一新。圖/教育部提供

【本報台北訊】廁所文化也能成為學校美感教育的一環!教育部國教署在一○四年度補助全國各縣市計二百八十八所公立國民中小學、約一千零四十間老舊廁所辦理整修,讓這些老舊廁所大變身,不僅美化校園,也營造出更安全、舒適及優質的校園學習環境,計畫頗受好評,今年教育部將持續辦理。廁所變漂亮後,小朋友興奮地說:「以後上廁所更開心了!」

學校老舊廁所常有通風、採光不良、台階設計高度差、如廁的空間狹窄等情形,教育部因此推動整建計畫,提供符合孩子需求、學校願景的環保、通風、排水及衛生美學廁所。

花蓮縣銅門國小校舍三面環山風光秀麗,創始於民國七年,迄今已是高齡九十七歲的太魯閣族原住民學校。在老舊廁所整修設計中融入太魯閣族的元素,利用紅黑白三色排列磁磚計畫;校內兩棵特色老樹亦成為一樓廁所入口的意象,並在洗手台設計上,運用線條與幾何圖型表現,除了機能的改善,例如小便斗的更換、通風採光增加等,更在美化的角度上有良好表現。

新北市埔墘國小位居新板特區,校舍老舊,屋齡達二十五年以上。廁所經整修後,以開高窗、重力換氣方式,達到空氣有效自然對流;燈具改為感應式和LED燈,有效節能;地板鋪設霧面磚,還增設排水暗溝有利後續清潔維護。

廁所整修後,埔墘國小由教師帶領學生認識改造理念,說明如廁禮儀,讓廁所文化成為學校教育的一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