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相處 創造良好親子關係的十帖良方

文/丘彥南 |2016.03.04
1859觀看次
字級

站在「預防勝於治療」的立場,最好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努力創造良好的親子關係,不要等到親子之間出現問題再來亡羊補牢。

親子依戀關係是一生的牽繫,「從受胎開始,到雙方均消失為止」。親子關係不論是美好或傷害,對我們每個人影響都很大。

為了達成親子關係的協調,有十個重要的相處原則,提供父母親們參考。

一、真心的接納與關懷: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小孩。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想法和天賦所在,雖然不一定符合父母的期待,但父母要學習真心的接納孩子,並且付出關懷。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接納與關懷,就會擁有信任與自信的基礎,親子之間也會其樂融融。

二、適切的擁抱和讚美:傳統的東方人比較含蓄、保守,在家庭裡很少彼此表達讚美,也很少有親暱的身體接觸,但其實這是很好的互動,學習適時自然地「抱一下」、說一聲「我愛你」,不論對小孩或大人都很好、很有幫助。不過,有些正處青春期中的青少年不喜歡被摸頭、不願意在肢體上太過親暱,藉此顯示自己長大了,此時父母需要接納並尊重他們的感受。

三、寬恕、不記恨:家人之間難免有衝突、生氣吵架、會犯錯,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記恨,需要試著學習寬恕和原諒,大人小孩都一樣。

四、「同理心」的聆聽與溝通:同理心就是當家人難過或發脾氣時,站在對方立場,去理解對方感受。例如小孩子跌倒了,嚎啕大哭,大人千萬不要一開口就罵:「叫你不要跑那麼快,你都不聽」「男孩子要勇敢,不要哭」……最好的方法就是抱抱孩子,同理地說:「一定很痛吧!」等孩子平靜之後,再耐心教導避免意外的方法。

五、容許孩子冒險與探索:過度保護孩子,不是好事,可能會讓孩子失去成長的機會。只要沒有大礙,且在安全範圍內,就不要剝奪孩子成長和探索的機會,甚至要鼓勵孩子多方嘗試。

六、以包容心看待差異: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是同一個家庭的兄弟姐妹,可能個性、能力和興趣都不一樣。身為父母要以公平的態度來看待、欣賞每個孩子的特質,包容彼此間的差異。

七、放下名利和執著:父母難免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希望孩子優秀出眾,受人誇讚;但孩子不一定會喜歡,孩子需要的是愛,而不是變成父母的面子。

八、避免暴力和情緒勒索:不快樂的父母,經常會不自覺地傷害孩子。這類父母內心很缺乏愛和安全感,甚至帶著許多傷痕。其實,他們很需要專業的協助,幫助他們脫離負面情緒的漩渦,才不會把孩子變成犧牲品,把親子關係推得愈來愈遠。

九、放下完美主義和過度期待:有些父母成長於辛苦貧窮的年代,靠著不斷地努力而功成名就,因此常常以自己追求完美的歷程來勉勵孩子,期待孩子跟自己一樣。其實,不同時代的孩子,面對的問題本來就不一樣,其中的壓力和困惑,是很多父母不易了解且無法體會的。所以父母要學習放下過於主觀的偏見和期待,多傾聽孩子的心聲,鼓勵孩子發掘自己的天賦,找到最適合的人生道路。

十、多點幽默及正向思考:不論父母或小孩,每天的生活難免碰到壓力、困難和挫折,這時,幽默感和正向思考就非常重要。例如有一對夫妻在吵架,氣呼呼的媽媽突然轉頭問小兒子:「你說,爸爸和媽媽誰比較有道理?你會站在哪一邊?」孩子想了一下,聳聳肩說:「我會……站旁邊!」原本劍拔弩張的父母聽到孩子無厘頭的回答,突然哈哈大笑,氣就消了。夫妻終於可以恢復輕鬆和正面的態度,化解彼此的衝突和情緒。一般孩子天生都具有幽默的能力,如果父母自認缺乏幽默感,可以拜孩子為師,向孩子學習輕鬆快樂的態度。

(本文節錄自心靈工坊出版《跟孩子更親近》一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