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鋼鐵等工業產能過剩,「去產能」是大陸「十三五」計畫的首要任務之一。圖/新華社
中國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昨表示,今年全國政協將舉辦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五十周年紀念活動。圖/新華社
【記者妙熙北京報導】中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昨天在人民大會堂開幕,逾二千名全國政協委員與會,本次重點將環繞在「十三五」的規畫與實施。其中,「去產能」出清「殭屍企業」是首要任務之一。
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在鋼鐵、煤炭、水泥、建材等行業,產能過剩比率占百分之十五,嚴重啃食整體經濟。
鋼鐵、煤炭、水泥
產能過剩
這些殭屍企業多已無望恢復生氣,等待放貸者或政府的支援免於倒閉,光是二○一二到二○一四年間,就有二百七十六家上市的殭屍企業,獲得政府三百六十二億人民幣的補助,具有長期「吸血」的特性,但如果放棄救助,處境將會更糟。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舉出真實案例,一家煤炭企業,生產一噸煤的成本約人民幣四百元,出售二百元,虧損二百元,卻無法關門,因為一萬多名員工靠工資養家糊口。該企業向銀行借了很多錢,銀行也不同意停產,只好拖下去。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好,「殭而不死」正是殭屍企業最大的問題。
一旦國家想讓殭屍企業停產,又面臨下一個問題。以鋼鐵業為例,去年停業多達五十七家,產量減少九千七百多萬噸,占全中國的百分之八點六。多達三、四十萬的員工又該何去何從?為了國家整體考量,還是得協助殭屍企業安樂死。
東北、河北、山西
真正包袱
中國大陸三十一個省區市的殭屍企業地圖,目前尚未全部公開,已知的山東殭屍企業有四百四十八家、湖南超過一千家、安徽一千零四十家、遼寧八百三十家、重慶二百家等。
山東為例,四百四十八家的殭屍企業,僅占山東具規模的四萬家企業的百分之一,占山東虧損企業比率百分之九點五。
從區域來看,廣東、天津、江蘇、上海等地的殭屍企業較多,這些多是國有企業的試點先行區,由於當時政策配套不足等因素,導致較多的殭屍企業。中西部相對少些,如青海目前只有十七家。
但嚴重性並不能以數量和比率來判斷,發達區工業基礎好,轉型較快,壓力反而小。相對而言,老工業、資源型省分,如東北三省、河北、山西、內蒙古等才是真正的包袱。
備妥千億人民幣
出戰
據《財經國家周刊》指出,中國中央財政將不惜血本備妥一千億元人民幣,出戰殭屍企業,首期三百億元,輔導鋼鐵、煤炭業退出,而地方政府才是消化殭屍企業的最終執行者。(相關新聞見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