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教授
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系研究生部畢業,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國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音樂研究所所長以及《中國音樂年鑒》主編。圖/資料照片
文/記者陳瑋全專題報導 圖/資料照片
田青為了研究佛教音樂,不得已離鄉背井,拜音樂學家楊蔭瀏為師。而後,又不顧一切地違背「不要搞佛教音樂」的師訓,背著錄音機、書包,獨自開始參五台、謁峨嵋、拜九華、覲普陀、涉敦煌、造訪前藏、後藏、安多、康巴數百所漢、藏寺廟的漫漫朝覲路。
他深信,佛教音樂隨佛教傳入中國,經歷了逐漸華化的過程,而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探索這一過程,將有助於了解中國音樂和佛教的演變。田青特別留意窮鄉僻壤、深山老林的荒郊野廟,他始終堅信,只有在人跡罕見的山野裡,才會有珍寶。
一晃三十餘年過去了,研究佛教音樂不但讓他找到了許多從未失去的〈廣陵散〉,而且引領他踏上了正信之途,得沐法雨的甘冽清涼。
誤會冰釋 宗教先通
因為研究佛教音樂,田青成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也結識了佛教居士趙樸初,讓田青對中國佛教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和體悟。趙老常向田青評價星雲大師的成就,他表示,自佛教傳進中國後,常是一僧一廟,而星雲大師建寺傳法無數,並將佛教散播到世界各地,為史上第一人。
當時因許家屯事件的影響,讓星雲大師和中國佛教界人士無法往來互動,後來趙老希望中國佛教協會能夠與佛光山破冰融合,因此一九九八年田青到佛光山參加中國佛教音樂學術研討會時,趙樸初特別委託田青帶著一封信去拜見星雲大師。
首次的見面,不僅了解到當年大師為何收留許家屯等人的原因,以及推動兩岸佛教往來互動交流的願心,令他深受感動。
田青回國之後向趙老匯報,再由趙老上書國家領導階層,讓誤會冰釋。此後,佛光山與中國佛教協會的互動往來綿延不絕。
星雲大師曾說:「佛光山在兩岸未通之時,得以宗教先通,乃至後來兩岸文化的交流上有一點點貢獻;其中之一,就是要感謝田青教授的穿針引線。」
法音宣流 廣獲好評
一九九九年田青到佛光大學擔任一年客座教授,並在跨年夜上到佛光山叩鐘,進入第二個千禧年。二○○三年,在田青的努力促成下,成功讓佛光山梵唄讚頌團到北京中山堂、上海大劇院演出,讓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佛教音樂,正式登上了中國大陸的音樂殿堂。
當年演出前夕,星雲大師已到了上海,準備到北京參加,但因種種因素,而由慈惠法師代替大師出席。當時田青跟大師說,昨天北京下了一場大雪,天氣非常冷。大師很有智慧的說:「田教授,那我在上海恭候你。」
上海演出時,大師的致詞,講述中國的進步,未來是中國人的世紀,兩岸的交流互動,梵樂團的演出是一小步,卻是兩岸互動的一大步。當時台下有許多領導在場,大師的演說受到好評。
田青回到北京之後,即受命聯繫中華文化交流協會、中國佛教協會及國際佛光會。兩岸三地佛教界組成了「中華佛教音樂展演團」,由田青擔任總指揮,分赴澳門、香港、台灣、美國、加拿大等地演出,觀眾反應熱烈,取得了極大的回響。(下)
學林菩提路
田青教授
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系研究生部畢業,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國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音樂研究所所長以及《中國音樂年鑒》主編。
長期從事中國民族音樂研究及創作、批評,主要致力於佛教音樂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近年來關注民族音樂現狀,長期主持民族音樂專場音樂會。著有《中國古代音樂史話》、《音樂通論》、《暮鼓晨鐘》、《佛教音樂的華化》、 《禪與中國音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