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有專精的牙醫到成為創作歌手,身兼兩種身分的蔡宗倫很慶幸在牙醫工作之餘還能擁有夢寐以求的「第二人生」。圖/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
非音樂科班出身的他每天自學創作,學習如何填詞作曲,讓靈感化成五線譜上的跳躍音符。圖/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
文與圖/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
抱著吉他、彈著和弦,今年二十七歲、在台南新樓醫院擔任牙醫師的蔡宗倫以自彈自唱方式詮釋自己的創作曲,從指尖流瀉出的輕快音符,搭配上他嘹亮富磁性的獨特嗓音,令旁人不自覺聽得入神,儘管看診工作忙碌,但熱愛音樂的他靠著無比熱情每天擠出時間投入樂曲創作,甚至還因此被唱片公司相中出了個人單曲CD,讓喜歡唱歌的他有機會一圓唱片夢、為自己開啟牙醫生涯以外的「歌手人生」。
從小時候就喜歡哼哼唱唱的蔡宗倫會踏上音樂創作之路,可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說起這段人生轉折,他談到雖然愛唱歌,但自小成績就不錯的他還是依循著父母期望,一路專注學業學習、順利考上國防醫學院後,因為牙醫系課業壓力大,他開始參加吉他社,希望藉由音樂紓發壓力,沒想到愈彈愈有興趣,還和學校同好組成樂團,參加校園音樂比賽,初試啼聲就抱了團體組第一名的獎項回來。
有了獎項的肯定,讓音樂夢想的種子開始在蔡宗倫心裡扎根、發芽,從那時起,非音樂科班出身的他每天自學創作,學習如何填詞作曲,每當創作的「靈光乍現」時,即使剛結束一整天牙醫看診工作、身心疲憊,也會努力爬起身將腦海中想到的旋律記下來,化成五線譜上的跳躍音符,以免靈感稍縱即逝。而正是這股傻勁,讓二十歲開始嘗試詞曲創作的他,迄今已累積四十多首創作曲目,獨樹一格的樂音旋律讓人聽了印象深刻。
醞釀揣摩
唱出聲音表情
蔡宗倫對音樂的熱情,不僅旁人感受得到,更因此讓他意外遇見創作之路上的伯樂。談到這段緣起,他笑著說,國防醫學院畢業後,進入奇美醫院實習,並參加奇美醫療服務社,被社長找去創作社歌,沒想到社歌因緣際會被《誰不顛》唱片公司的音樂人聽到,給予肯定,讓他有機會將自己的作品做成單曲CD,但錄製唱片的過程卻讓他吃盡苦頭,甚至一度萌生放棄念頭。
「當時,光錄製一首歌,就唱了將近百遍以上,唱到我心灰意冷,差點錄不下去。」蔡宗倫說,儘管對自身歌聲有自信,但因欠缺錄音經驗,每唱到高音就不順,只好一唱再唱,努力揣摩「聲音的表情」,一步一腳印提升演唱功力,花了六個月時間,終於一點一滴醞釀出人生首張音樂唱片。
蔡宗倫說,儘管錄音過程耗費不少心力,但看著耕耘許久的音樂夢終於逐漸有了輪廓,再多辛苦也拋諸腦後,雖然只是單曲CD,但收錄的三首歌〈莫非定律〉、〈聽我說〉、〈時光膠囊〉都是他的心血結晶,更蘊藏著他想對外界訴說的心裡話。
透過創作 鼓勵勇敢追夢
就如同歌詞所寫「聽我說,我的未來不是完成你的夢,你的期望成就不自由的我,自己的路自己走,才真正活過,在你說了這麼多以後,現在請你聽我說……」蔡宗倫有感而發談到,為了符合社會與長輩期待,許多人即使懷抱夢想,往往只能深埋心中,以至於錯失圓夢的機會,所以他特別將唱片取名為《聽我說》,就是希望透過創作將內心想法勇敢說出來,藉此鼓勵人們不要失去追逐夢想的勇氣。
從學有專精的牙醫到一圓音樂夢的創作歌手,身兼兩種身分的蔡宗倫很慶幸自己在牙醫工作之餘還能擁有夢寐以求的「第二人生」,他說,儘管音樂創作之路走得跌跌撞撞,但會努力堅持下去,即使辛苦也樂此不疲,希望未來能出音樂專輯,讓創作被更多人「聽見」。
你喜歡你現在的人生嗎?有些人從小夢想自己創業當老闆、當農夫、當畫家…,然而,長大後卻走上另一條路、另謀他職,以至於心中一直埋藏著無法圓夢的遺憾,其實只要願意,你我的人生都能擁有無限可能、多種樣貌。為此,《人間福報》特別推出「第二人生」專欄,前往各地採訪勇於轉換職場跑道或是退休後繼續打造精采人生下半場的各行各業人士,聆聽他們有甘有苦的心路故事、展現多姿多采的人生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