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健壯(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南非之所以被公認是處理轉型正義的典範,關鍵原因是他們有一個曼德拉。
曼德拉曾經主張武裝革命,並為此坐了二十多年牢。但這個種族隔離政策的最大受害者,在當了總統後,雖然呼籲追求真相正義,但更孜孜不懈進行國家和解。
在曼德拉的認知中,國家和解與轉型正義並不衝突。因此,當多數黑人主張對曾是加害者的白人進行清算報復時,曼德拉拒絕了,他保留了白人的政治利益,甚至連白人曾經擁有土地在內的經濟利益也未被剝奪。更重要的是,由屠圖大主教主持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讓種族隔離政策的加害者與被害者都得到了集體治療,不但重建保存了那個黑暗年代的歷史真相,也避免了一場因仇恨、報復而可能引發的流血內戰。
但許多同樣面臨轉型正義的國家,卻走上了一條與南非相反的道路。這些國家的領導人,雖然都以轉型正義為使命,但他們忘了轉型正義的終極目的是國家和解,亦即轉型是手段,和解才是目的,沒有和解的轉型,很可能帶來的是轉型不正義。
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並且變成國會多數黨後,黨內立委立即啟動轉型正義工程,其中包括處理國民黨黨產,包括撤除孫中山的國父遺像,包括修法懲罰粉飾淡化二二八事件等等。但其中有關「國父」的轉型正義工程,卻被蔡英文緊急叫停,她的理由是轉型正義要有優先順序,也要講究節奏。
事實上,蔡英文叫停是對的。國父遺像並非轉型正義的急迫事務,與轉型正義的關連性也不大,民進黨尚未完全執政,就以國父作為轉型正義主題,緩事急辦顯然是搞錯了焦點,與陳水扁執政時耽溺於符號政治的轉型正義,幾乎如出一轍。
當然,更嚴重的是有立委主張修法,刑懲粉飾淡化二二八的人,而刑期更高達五年。這些立委的理由是,二戰後德國曾經修改刑法,懲罰否認納粹種族大屠殺真相的人。其實,德國並非唯一禁止納粹言論的國家,歐洲多數國家因為飽受大屠殺之害,戰後紛紛以法律企圖防堵納粹再起,不但禁止否認大屠殺的言論,也禁止公開展示任何有關納粹的文物,否則一律以刑法相繩。
但從戰後至今,這種以法律禁止納粹言論的作法就一直備受爭議。美國雖然也是歐戰參戰國,但美國處理納粹言論卻與歐洲完全不同,納粹言論與其他類型言論,都享有言論自由的保障,主張納粹或否認大屠殺真相的言論,雖然會被輿論譴責,但在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下,並不會受到任何禁制或法律懲罰;「給我們憎恨的思想以自由」(Freedom for the thought that we hate),這就是言論自由的極致,也是反政治正確的民主表現。
民進黨的轉型正義要走哪一條路?南非與美國的故事其實已經指引了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