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歷史博物館 廣納勤收 華夏顯風姿

文/記者李碧華 圖/國立歷史博物館 |2016.02.29
1925觀看次
字級
船形銀鋌 唐代白銀貨幣以餅與鋌為主要造型。銀餅形制略圓,外觀可見鏨刻與墨批銘文。直身平首,鋌身常見鏨刻的銘文,主要內容有地名、紀年、重量、稅項、專知官和銀匠名等。
昭信分局10兩橢圓形錠 昭信股票源於清政府償還《馬關條約》賠款,仿效國外發行公債,命名為「昭信股票」,發行面額分別為100兩、500兩及1000兩三類。
海防捐輸10兩橢圓形錠 光緒元年,慈禧令李鴻章籌建海防,除酌減部分西北協餉歸海防之用外,國庫調撥部分,再規定各省從「捐輸」中按比例畫分上繳,作海防專用資金。
新海防10兩橢圓形錠 光緒十三年,清政府停辦海防事例,另開鄭工捐輸。三年後,黃河決口合攏,清政府停止鄭工捐輸,另開海防捐輸歸總理海軍事務衙門動用。
金劉仲元50兩銀鋌 金代銀鋌銘文較為豐富,使用銀鋌、銅錢、鐵錢和紙鈔,用於賦稅、賞賜、薪俸、軍資和大額的商業交易。
鎮館之寶 鎮墓獸 為一般三彩器所罕見 鎮墓獸為唐代明器陶塑中的重要類型,它放置於墓中,是驅除邪魔、保護墓主魂魄的守護者。
鴛鴦枕,唐代三彩鴛鴦圖案源於織錦刺繡工藝,用於釉陶器上又別具一格。此枕造型精巧,紋飾結構協調,色彩斑駁,特別是點綴於枕面四周的藍彩,襯托得器物主次分明,華美至極。
三彩鴨銜荷葉杯呈臥鴨狀,鴨身肥碩,圓眼長詠,曲頸回首,口銜一荷葉而成杯口,尾羽張開托荷葉。鴨背突起,頸作杯梁,以弧線形成曲線狀裝飾;鴨腹為橢圓形,雙翼羽毛紋飾清晰,間以乳釘紋,下腹裝飾梅花數朵。
鸚鵡女俑,初唐時期女子形象多纖細修長,髮髻形式多樣,像是刀髻、倭墜髻、螺髻、雙卵髻等。唐代宮廷裡還流行起鸚鵡髻,高高厚厚的髮髻,宛如頭上停了一隻大鸚鵡。
三彩騎馬女俑梳單髻,穿白領窄袖綠袍,束腰、騎黃釉馬,扶鞍,立於底板之上。是唐代女性追求自由生活的真實寫照。
牽馬俑,馬剪鬃縛尾,口角懸鑣,背具橋鞍。牽馬俑高鼻深目,頭戴氈帽,身著圓領交襟右衽袍,腰繫行囊,下穿窄褲,足穿尖頭靴,雙手握拳,作執韁牽馬狀。

文/記者李碧華  圖/國立歷史博物館

南海路有迷人的藝術聚落,楊英風美術館,郵政博物館,美國新聞處與歷史博物館均落地於此。高聳的翠綠色大樹,朱紅色牌樓圍著浩瀚天壇,夏荷映照出老建築的優美古典。

史博館乘載文化歷史,給予這一代,下一代……美好的回憶,與佛陀紀念館成為姊妹館的緣起在四年前。當時佛陀紀念館到史博館展出「雲水天下─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星雲大師贈送館方一幅一筆字,兩館於始結緣。

「華夏五千年,古往今來,人文呈歷史;建館六十載,廣納勤收,博物顯風姿。」這是史博館慶六十周年,正門掛的對聯。上聯是基於史博館以華夏文物為典藏基礎,將五千年悠久具體而微地呈現在民眾眼前。下聯提及兢兢業業的典藏、研究、展覽、教育、文創等諸多建樹,使文物典藏、展覽活動均多元發展,提供藝術教育與文化修養的醇美場域。

新春特獻

元是無價寶──慶豐泰.銀錠珍藏

每逢年節除夕,中國人圍爐團圓,定要端上一盤形似元寶的餃子討個吉祥財運。新春來一趟「元寶之旅」,分享「元是無價寶」的珍貴。

「銀錠」亦稱「銀鋌」,指鑄成錠狀的銀塊。唐朝武德四年在幣面的上下左右鑄刻「開元通寶」四字,開啟了後世將貨幣喚作「元寶」的先河。元朝以「元」為國號,出土的元代銀錠中亦見數枚背部有銘文「元寶」二字,取其「元朝之寶」、「元朝寶貨」之意,則是銀錠稱為「元寶」的開始。

從漢代開始,其後各代皆有鑄造,但流通不廣;宋代無論政府稅收或民間用銀,白銀已成為重要的流通與支付的貨幣;至清代作為主要貨幣流通。元寶乃經由銀匠手工鑄成,因此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鑑賞元寶成為一部民生經濟盛衰變遷的實物史證。

鎮館之寶

鎮墓獸

為一般三彩器所罕見

鎮墓獸為唐代明器陶塑中的重要類型,它放置於墓中,是驅除邪魔、保護墓主魂魄的守護者。罕見的三彩藍人面鎮墓獸凸睛豎眉,獠牙外突,山羊鬍,頭頂生尖形高角一隻,附小支角,獸面兩側各生扇形大耳,雙肩生翅,足呈牛蹄作蹲踞狀,尾巴盤在四肢當中,背部塑四短狀鋸齒形脊飾。

此件形體巨大、品相完整,定出於盛唐王室貴族大墓之中,是唐三彩中非常難得的大型作品;特別是三彩釉中的藍彩部分,為一般三彩器所罕見。

館長推薦

歷史與工藝並具旨趣

揭祕洛陽唐三彩

唐三彩,顧名思義,是一種流行於唐代的多彩釉陶器,以黃、白、綠或黃、褐、綠為基本釉色。其胎體多為模製,經素燒成型後施釉,呈現出富麗、豐潤飽滿、霞彩滿天的美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