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大家好:
容不得別人好、只看他人的短處等,都是「人比人,氣死人。」的心態在作祟,是一般人自卑心使然。甚至有些人雖願發心為大眾服務,卻又擔心別人看不到自己的善行,或是好大喜功,則再多的利社會之言行舉止,也只是佛典裏所說的:「但樂言辭,不能如說修行。但有口說,不能信解諸法得其趣味,是名敗壞相。」指出人世間總有些人樂於喊口號,但自身卻因有千百種不可抗拒的理由而做不到。佛典更進一步指出「若人不欲作敗壞菩薩者,當除惡法隨法受名。」此中惡法當然不僅限於爭名奪利,更包括吝法、自讚毀他等思惟與言行。
然而,人間真正的菩薩行,應是佛典所說的「.樂讚人善為開涅槃,所有伎藝欲令人學,見學勝己生歡喜心,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業所作諸善,終不自為恒為他人,是名實義菩薩。」這樣的人生,多麼的富貴,不會因為自己非世界首富或大人物而沮喪,也不會因一點點挫敗而對人生絕望,更能記取教訓,從中得到踏上圓滿成就之路,才是富貴人真正的生存力量。同樣地,諸佛菩薩也教導世間人,要學習「以知足法養智慧象,摧散一切諸煩惱山,安樂眾生。」懂得知足的人,更有智慧地超越一般人財富的概念。
總之,富貴不在銀行存款的數字上追求,也不在有多少財產的紛爭;而在「若諸菩薩求諸世間工業智處,為少功力多集珍財,為欲利益諸眾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