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所說經》中提到(大正十四,五四二下):
「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
但是一般人會覺得「無虛假」在現實人生是不可能的,便以虛假心面對虛幻的世界。
對一位真心想要學習佛法的人而言,《佛說法集經》卻提醒學佛者,要(大正十七,六四四上):
「有直心、深心,諸佛妙法自然修行。」
想要把佛法自然運用在生活中,又該如何以什麼樣的無虛假心,來面對世間一切的人、事、物?又當展現出什麼樣的行為呢?據《十住毘婆沙論》的分析說:
「何等是四直心相?一者,有罪即時發露,無所隱藏,悔過除滅,行無悔道;二者,若以實語失於王位及諸財寶,猶不妄語,口未曾說輕人之言;三者,若人惡口罵詈、輕賤譏謗、繫閉鞭杖、考掠等罪,但怨前身,不咎於他,信業果報,心無恚恨;四者,安住信功德中,諸佛妙法甚難信解,心清淨故皆能信受。敗壞菩薩行四諂曲,調和菩薩有四直行。是故菩薩欲不行諂曲相,欲行直心如說。」
又《淨名經集解關中疏》談到(大正八十五,四四八下):
「菩薩成佛等,皆舉果釋因。復次,自行直心、自招法身正報之果。化人行直心,感善眷屬,得淨土之果。」
日常生活中想要有善人可值得依賴,要先從自己染汙的慣性思惟與言行改革起,直至像慧遠大師所說的(大正三八,四三七中):
「心無邪偽,故名為直。」
自能深入佛法的智用,就像《十住經》所說的(大正十,五○三中):「又習行直心,守護於諸根,常念救世間,念求諸佛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