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裡的閩南語】嚴刑拷打、虐待是苦毒

文/陳俊明 |2016.02.19
1699觀看次
字級

文/陳俊明

「苦毒」一詞自東漢末年才開始記錄於典籍,它可算是中古漢語了。大約於西元一八四年東漢支婁迦讖翻譯《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十方諸世尊,皆有無礙慧;常念此尊雄,知我心所行;令我身止住,於諸苦毒中;我行精進力,忍之終不悔。」這是經中的一段偈頌,為法藏比丘於行菩薩道時發二十四大願之前,讚頌世饒王如來等十方諸佛,皆具無礙慧解脫等之語。

西元二五二年曹魏康僧鎧譯《佛說無量壽經》:「獨來獨去無一隨者,善惡禍福追命所生;或在樂處,或入苦毒,然後乃悔當復何及?」謂人一旦行為具足貪瞋痴,死後便獨自隨業力之善惡禍福而去受生;或生於諸天受樂處,或墮入三惡道遭到虐待毒害,然後才悔不當初,那來得及?

中國典籍最早使用「苦毒」,當屬西晉陳壽於西元二八○年至二八九年間的著作《三國志.卷十一.魏書.涼茂傳》︰「曹公憂國家之危敗,湣百姓之苦毒,率義兵為天下誅殘賊,功高而德廣,可謂無二矣。以海內初定,民始安集,故未責將軍之罪耳!而將軍乃欲稱兵西向,則存亡之效,不崇朝而決。」此為自立為遼東侯的公孫度「聞曹公遠征,鄴無守備。」欲攻取鄴,樂浪太守涼茂勸阻所言︰「曹操憂心國家處於崩解危險之處境,憐憫百姓遭受流離的苦痛,率領義軍為天下消滅作亂的賊子,其功勞既高而德被四方,可謂世上無第二人選呀。現以國內初定,百姓才開始安定營生,故不責怪追究將軍之罪過!若將軍仍執意率兵西征,則生死存亡之驗證時刻,不須到明晨便能決定。」

「苦毒」一詞雖於東漢始見諸佛經,後又經典籍史冊頻頻引用;清康熙五十一年西元一七一二年徐昌治編輯完成《醒世錄》:「出饑地獄到渴地獄,即撲熱鐵上,以熱鐵丸著其口中,燒其唇舌,苦毒啼號。」以在地獄的受嚴刑虐待之痛苦悲號來描述渴地獄的無間斷苦難之慘狀。

之後,「苦毒」不再流行於普通話或一般著作了。唯獨閩南語仍舊保留了下來,既活躍於布袋戲或歌仔戲的劇本裡,也經常在台灣文學作品中出現,尋常口語更不時聽到,舉凡描述嚴刑拷打、虐待等情形,都說是「苦毒」,其國際音標為(khóo do̍k);例句比如︰繼母虐待繼子,就得說是「後母苦毒前人囝」(āu bú khóo do̍k tsîng lâng kián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