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發生大地震,災情超過預期,政府下令徹查大樓倒塌的原因與責任,媒體一片鞭撻聲響,冷靜思考,不禁要問:自身是否做好防災準備?
我在日本採訪過兩次大地震。一次是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七日,發生於日本關西地區,規模為芮氏七點三級的阪神大地震,受災範圍以兵庫縣的神戶與淡路島為主,第二大都市大阪也受波及。那次地震有六千四百餘人罹難,高架的阪神高速公路像一條皮帶,傾倒路中央,至今記憶猶深。
二○一一年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震度高達芮氏九級,死亡人數一萬五千人,二千六百人失蹤。這次地震給日本東北福島、岩手、宮城三縣帶來嚴重建築物損害,更因海嘯衝擊核能電廠,造成核電廠爆炸,堪稱是日本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災害。
兩次地震災我都趕赴現場。災民很早就被教導會有大地震來襲,家家戶戶都做好防災準備,甚至一旦緊急狀況,他們要到何處避難,都安排妥當。
福島地區民眾,從小父母就告訴他們,發生七級以上地震,要趕緊往山上跑,因為強大的海嘯緊接而來。這是半世紀前,他們的父兄曾經遭遇過類似大地震,留給了他們的教訓。
他們建了很多五公尺高的塔樓,一座號稱「海上萬里長城」的海堤也建了五公尺高,據說就是地震帶來海嘯高度約五公尺。「記取前人教訓,為後代留下防災之路」,這是我最大的感受。
日本人自小接受「自我防災」訓練,真正發生大地震時,就能按照深植於心的順序避難,讓大地震後的混亂減到最低。
在仙台一處小學避難所,一名老嫗告訴我:「地震是日本人的宿命。」為了對抗天災,日本人很認命地準備防災。像這所小學,就是每年防災訓練時指定的避難地點,一旦地震發生,民眾拿著簡便的避難包拔腿就跑,大家很「制式」地跑到避難地點。
九十多年前,日本曾發生關東大地震,造成致命打擊。那時起,每年九月一日關東地震發生日,全國舉行防災活動,由首相擔任總指揮官,事前假定「東海地區(或其他地區)發生大地震」,然後宣布成立救災總部,盡速救災。
日本人一板一眼防災訓練,他們都知道,只有參加防災活動,才會知道災害來臨,必須採取的所有步驟,包括家裡儲存的「防災包」必須準備飲用水、乾麵包、手電筒、電池、蠟燭、打火機、防災帽、手套、收音機等,都定期檢查,沒有人虛應故事。
缺乏正確消息來源,也會讓災民更恐慌。停電許多人得不到地震情報,心神不寧,收音機成了重要的消息來源,居民藉此獲得正確資訊。日本各村町辦公室設廣播系統,一有地震立即廣播地震的規模級數,穩定民心。
日本義工制度也是救災順利推動的助力。地震發生後,許多人流離失所,飢寒交迫,在災後的街頭流浪,大批訓練有素的義工進駐災區,維護災區秩序。
阪神大地震與福島地震發生後第二天,來自全國各地的義工團體數千人,趕到地震災區照顧災民,協助重建災區,這些非政府組織,成了日本救災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