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路寒袖
作家
執筆人:路寒袖
作家
有一種記憶,它會透過鼻息、舌尖、滲入腦海,化成一縷縷的鄉愁。這款滋味,穿越時空,不論身處何方,一輩子也無法忘懷。
我是大甲子弟,全台媽祖信仰中心的鎮瀾宮就在我家不遠處,那是我的童年遊戲場。從小,總與童伴在媽祖的眼皮下嬉戲,在神案、廊道間鑽來竄去,度過我薰著香的童年。
祖母是個虔誠的媽祖信徒,初一十五,她上廟拜拜,我就幫忙拎布巾,裡頭包著金紙、水果等祭品,重大節日時,偶爾會加上一包令人垂涎欲滴的酥餅。小孩子嘴饞,不曉大人心事,迫不及待想吃,總覺得祖母的拜神儀式怎麼那麼冗長。
糕餅的記憶魂牽夢縈,彷彿晶片植入心版,即使負笈外地,鄉愁永遠如影隨形,每每回到故鄉大甲,必然衝到媽祖廟旁,買來解饞。收假回台北,行囊裡,也是塞著一整包要與台北友人分享的鄉愁─大甲酥餅。
大甲是酥餅的原鄉,裕珍馨是大甲酥餅的搖籃。所有的鄉愁,都從這裡冉冉散發而出。
去年底,我參訪座落於光明路的裕珍馨旗艦店,一個奶香四溢的故事場域。
走近店門,就看見大門口的廊道,擺著供旅人休息的石製長條凳,造型活潑又不失雅緻,轉角處,擺放一桶麥仔茶奉茶。
尋常鄉間的「野生奉茶」,其配備無非是椅凳上置放著一大壺(桶)冷茶,一只繫繩的公用小鋼杯,不見主人身影。而眼前裕珍馨這個「奉茶」,提供的是免洗紙杯,衛生安全多了,門市服務人員也隨時貼心服務,換紙杯、添茶水,整理周邊環境。
現代人講究衛生,奉茶不能一成不變,永遠只求做功德的六十分,而是與時俱進,追求一百分。
人情味加上現代感,第一次參訪裕珍馨,還未進門,就上了現代版2.0的「奉茶哲學課」了。從謙卑和氣的陳裕賢業主身上,我已窺見這個以發揚「人情味」起家糕餅業主的經營必勝祕訣了。
陳裕賢,第三代傳人,領航裕珍馨躍上二十一世紀世界舞台的企業家,是我大甲國中的學弟。年少時期,他本來並無意繼承父祖的餅業,只想在台北做外務,當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豈料有次師父出缺,店裡欠人手,被父祖連拐帶騙,設計回家幫忙,就這樣一頭栽進了這個行業,但他憑著創新、實驗的精神,進入烘焙班進修,並且一步一腳印,像海綿般地吸收父祖的傳統經營理念,終於打出一片天。
裕珍馨,一九六六年十月發跡於媽祖廟旁的小餅鋪。一九八○年代初,陳裕賢之父陳基振,行事古意、實在。發願以歡喜心做利益眾生的餅,他用良心發酵、用人情味烘焙,創業維艱,有生意訂單就感恩,秤頭當作路頭,以客為尊。當初,信徒用來祭拜媽祖的酥餅,業界考量成本,都用豬油或人工奶油烘製,因為這兩種原料價格低,卻較不健康;天然奶油當然最好,可是價格貴了九倍多,憨厚的陳基振卻堅持以百分百的天然奶油製作,所幸天公疼憨人,在現代環保養生風的吹襲下,裕珍馨反倒樹立起健康美味的口碑。
一九八八年,大甲鎮瀾宮要舉辦六十年一科的建醮大典。消息傳來,同行豬油製的酥餅業者,集體吹起漲價風,一斤四十元調漲為八十元,陳裕賢當下也蠢蠢欲動,但遭父親訓誡喝止,父親以阿公當年代理三井肥料為例,肥料商並不會在農忙時節漲價、趁火打劫,酥餅業者豈可在媽祖節慶借機漲價搶錢?因此,不准漲價,每天只推出奶油酥餅七百斤,結果客人搶購,裕珍馨奶油酥餅也因此聲名大噪。
陳裕賢秉承父志,除了貫徹以人情味製餅的理念,「原料要用卡好的」之外,還加上了現代創新的精神。
裕珍馨產品堅持採手工擀皮,酥餅的內餡用麥芽與特級砂糖熬煮六至八小時,Q軟發亮,不添防腐劑,二十天賞味期,迥異於外界存放數月的酥餅。大甲芋頭馳名島內,是在地食材,一百斤芋頭,用蒸的,只剩七十五斤,若用烘烤的,只剩五十斤,但為了給消費者最佳風味,裕珍馨芋頭餡不惜成本,選擇了後者。
「員工是咱的金雞母,一定要感恩!」除了製餅過程講究信實之外,裕珍馨也沒忘了後台辛勤工作的夥伴,一九九六年起,即首開風氣,領先為二十多位員工提撥退休金,並投保二百萬的意外險。
台灣近年來黑心食品問題迭起,許多名店或同業紛紛中箭落馬,但篤信「良心製餅」的裕珍馨卻老神在在,永遠置身風暴之外,獲得消費群肯定,獨握永續經營之鑰。
洋溢著蜜汁與奶香的糕餅百業,產品日日飄香,是個烘焙喜悅與幸福的地方,但我深信,懂得疼惜顧客、疼惜員工、疼惜文化的企業一定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