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梅又開

文與圖/方秋停 |2016.02.12
2118觀看次
字級
十來甕梅置放梅樹底下。圖/方秋停
圖/方秋停
圖/方秋停

文與圖/方秋停

黎明前出發

黑夜如墨,沾凝水霧後旋即暈散開來,於窗外點畫出一片片色塊,今晨我將拋棄平常規範,於四鄰靜寂,樹蔭仍然昏暗時悄然出門,如趕搭清晨班機又似往赴一場不得宣揚的神祕約會。意識未睡飽卻清醒異常,為迎接山林呼喚而興奮。

聞說山梅花開,心底半信半疑。早些年於梅園留下的住址已然失聯,掐指一數,七八年或者更久,兒女忽已成年,新屋變成了舊宅。之前經常入山,年年與梅會面,之後約會中斷,曾經動心的情節竟隨興移除。

我可是無情之人?是──亦不是!這些年聽說山中景況不好,加入WTO後大陸梅子開放進口,本地梅不敵銷售競爭,梅主人紛紛退守。風吹日移,山林轉繞,最後上山那次已嗅著凋敝氣息──眼看樹藤漫山侵擾,老梅遭受凌辱,新枝枯槁,玉潔冰心平白遇劫難。不忍見荒蕪景象,便任由山路封鎖記憶!

濃夜圍繞,車輪似槳滑行河裡,許多平常仍然沉睡的知覺此時睜開了眼。車胎與柏油路會面、側鏡裡站立怔愣恍神的橋身……傾斜、彎轉,星月詫異路上為何出現不明車燈,流光似水,黑夜漸淡,強勢高樓不覺低下身姿。電纜線於低空淳樸接連,山嶺懷抱霧的深淺,視野濛濛,無車之路分外具有沉靜尊嚴。被紅綠燈制約慣的習性突然自在,天漸亮水氣化開,墨色由濃而淡,身旁景致逐漸顯影──葡萄藤於架上攀爬,榮葉枯萎,串串果實被包覆起來,煙草挺長,包心菜是泥土自然開出的花朵。出城後,人與自然的存依更自由也更嚴謹。

城鄉接壤亦相拉鋸不同繁榮,建築物於都會拚命往頂上堆高,在鄉野則急躁不得。路漫長、叢林防護,山巒才得繼續保有安寧。老農殷勤的手勁從平原爬到坡地,整排竹藤插出蔓生豆莢,菜頭、花椰菜長得整齊健壯,鄉野路上有荒涼也有熱鬧人氣。

前路漸窄,三合院與樓房相鄰或斜對著,豔麗瓷磚、傾頹的土牆,豬圈和小商店一同存在。多少熟識或喊不出名的植物出現,長條或寬短、青黃或灰褐,久別之路於眼前彎轉……時光倒帶,天全然亮開,路邊有粗獷的買賣招牌掛出,農地幾分、房屋如何?買田歸鄉,風雅淡泊理想實現起來談何容易!

點點純白進入視野,似霧凝結枝頭,應為風與陽光的協商結果。賞花之行如下賭注,心靈無法強求外物,閒空時不見得是賞玩最佳時機。白梅漸多,幾枝、一小片,氣候與花心難以捉摸。路樹沉寂,花已來過或在路上?那年來得太早,花苞緊閉著不願鬆放,隔年再來,但見綠葉滿樹,庸碌之人總算不準花開節奏!經過這樣多年,群花與樹林,是否安好?

路邊續有梅蹤亮開,水袖拂動,似精采戲曲便要登場。心情欲飛四輪則太匆促,一再錯過路旁或遠處零散的美景。

花與人相知相惜,能見梅花便不虛此行,何必期待盛放!沿途不斷自我心理建設,知足與欲望擾擾攘攘。遠處坡地整片白茫應該就是了吧,路迂迴,前車漸多,暗中趕路之人比比皆是!深山裡現出熱鬧人聲,停車場已滿,幾經折騰才得一個位子,人同此心受梅召喚。

另一種繁榮

母親名諱有梅,梅於我心更具意涵。梅枝容或粗老花形卻總小巧,含蓄不張揚的姿態,似造物者的美善叮嚀,亦似敦品勵行的道德實踐。將花喻人,梅非豔麗而具氣質之美。梅植長坡地,枝幹橫生或直長,具個性亦具群集景觀。

梅與櫻於冬春之際相次開放,另有李花也來湊熱鬧,嶺間川流賞花人潮,繁華景象教人眼花撩亂。梅可食賞勵志並可書寫入畫,賜予人的價值達到極至。水墨質性適足彰顯梅的蒼勁,濃烈粗硬、清新疏落,遠看茫茫整片,細瞧則見嚴謹生機。陽光拭去水霧,幾番霜敷霧洗,白梅點落如雪。

賞梅喧鬧,山徑棲滿車子,一雙雙眼眸連著相機頻頻對焦,來年再看,可記得此情此景!梅園邊界栽植幾棵耶誕紅,盛放如火把照亮滿園潔白。

梅園之外亦有梅開,路邊梅樹含帶幾分落拓神態,雜草蔓生底下,青苔爬滿枝幹,群花似暴怒、亦似被挾持俘虜了一般。抬頭望,幾片紅葉跨越梅枝垂落,繁華當中也有衰敗。

十來甕梅置放梅樹底下,花影映照,梅子滋味正於罈裡頭發酵。

關於梅的醃漬,脫青、拍裂,鹽與糖的添加,代與代、不同族群、此村那鄉,迎風或向陽人家皆有不同方法。啊,那駝背老婦深諳梅之性情,能夠激發全養梅的輕脆甘甜,也懂如何將梅入菜,讓食物甦醒、媒合出新穎、耐嘗滋味。一朵梅吸取陽光、經歷霜冷,酬賞視野復滿足人的味蕾,此樹集合造物者多種善意,教人無從挑剔。

手機、相機連續拍,遊客排隊與花合影,濃妝和服少女特別吸睛,眼前竟成東洋北國。遠處山腰有人吹奏薩克斯風,淒迷當中帶著些許奢華哀傷,曾經沒落的山谷以另類姿態又再繁榮。

四輪雜沓、蹄聲交響,寒冬確實需要這樣的熱鬧,犬嘻人語、群集歡笑,山豬於炭火上翻烤出煙香,蘿蔔、大白菜、地瓜與花生,白米於竹筒裡熟成……一波波人潮隨花湧入,花海消褪後旋又沉寂。

下坡路一輛小貨車停在拐角,車上載滿菜蔬,停車下來買二顆,附贈原住民青年一臉笑容。迴車轉向,山梅於窗外叢叢向後翻,不論背景如何轉變,至少梅又綻放,靠山族群重拾生機。

房樓漸地高起,日光調轉,煙塵著墨,梅的身影於記憶宣紙暈散開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