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來茶去 創意中更見繽紛亮彩漆藝茶器

文/吳德亮 |2016.02.02
1537觀看次
字級
充滿活力與創作熱情的廖勝文,儘管三十六歲才毅然拋棄一切、進入傳藝中心學習漆藝,十多年來已有驚人的成績。圖/吳德亮

充滿活力與創作熱情的廖勝文,儘管三十六歲才毅然拋棄一切、進入傳藝中心學習漆藝,十多年來已有驚人的成績,從傳統的脫胎漆器到紙胎,更大膽嘗試以大漆為許多不同材料裹上亮麗的外衣,不斷勇於挑戰加上無限創意,使得漆藝茶器不再限於你我所熟知的茶則或茶匙,而有了能燒水的大茶壺、紙胎的大茶盤、光彩動人的漆杯等,令人驚豔。

早期漆藝大多以生活實用的碗、盤、罐、盒為主流,經由藝術家近十多年來的努力,才逐漸將漆器提升至藝術創作的境界,並不斷擴及各種器皿或漆畫。尤其近年兩岸茶藝蓬勃發展,廖勝文積極將漆藝注入茶器之中,不僅賦予茶器絢麗靈巧的新生命,提升溫潤與幽雅的氣質,更在茶席中呈現漆藝華麗而不俗豔的人文新境界。

不過廖勝文卻說,儘管國中就讀美術班、畢業於大甲高中美工科,退伍後卻跟著大哥,在家鄉的醬菜工廠從事產銷,原以為「就這樣過了一生」,卻因為一場職業傷害而黯然辭職。一九九六年看見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由草屯鎮「國立台灣手工藝研究所」負責的「漆藝人員培訓」,興沖沖跑去應試,主試人員看他早已結婚生子,而且「年紀一大把了」,深怕他學成後無法養家餬口,一度要他打退堂鼓,所幸優異的素描成績挽回頹勢而獲得錄取,經過十個月的專業訓練,從此「改變了一生」。

除了沿襲中國福州脫胎漆器的技法,由於近年媒材不斷進步發展,廖勝文也不斷嘗試新的技法來創作,例如以蜂巢式紙板或出口棧板創作的「紙胎」、或繩索裹以大漆的「繩胎」等,且往往無須先製作模具。例如他以紙胎製作的茶盤,紙板以大漆包覆,儘管未使用模具,完成後比起傳統脫胎更具強度,器形外觀或色彩也更能淋漓盡致地表現茶的意境,凸顯漆藝獨特的璀璨光華與炫麗尊貴。

日本抹茶道常見的「薄茶器」,即茶席上用來放置薄茶茶粉(綠茶粉)的專用容器,也就是台灣茶界所稱的「小茶倉」,包括塗物茶器(即漆器茶倉)與陶瓷茶器等,其中又以「棗」最具代表性,分為小棗、中棗、大棗、平棗等形式,材質大多為木製漆器。廖勝文的茶棗作品不多,但所創作的木製漆器卻頗多茶杯與水方。

廖勝文常說「漆器也是一種化妝術」,細看他以「繩胎」製作的水方,或直接以細繩做胎體,層層定型後脫胎。或另以陶瓷碗杯為胎體,用細繩與大漆裹以光亮絢麗的外觀,成就的水方可以克服漆味,又能隔熱並止滑。

有時他也委由友人以車床車出金屬胎體,再以大漆成就雍容華貴的花瓶。或以設計摩登器形的木胎,塗抹大漆、金屬,甚至加上變塗,完成的多層水方將兩個夢融成一個夢,倒水時鏗鏘的旋律隱約發出金屬聲響,展開時空的座標更令人遐思。

廖勝文也大膽嘗試以布胎製作燒水壺,不僅有著漆器的輕盈耐摔,以及漆藝古樸渾厚且燦爛奪目的外觀。在實用上也可以作為煎茶道盛水用的「土瓶」,由於可承受二百四十至二百五十度的高溫,遠高於泡茶所需的一百度水溫,因此也可以盛開水,甚至在電磁爐上墊上導熱片就可以用來燒水,堪稱漆藝茶器的一大突破。

廖勝文說,福州漆器大多採用「陰模」再裱布,完成後將左右兩面組合而成所要的器形,因此表面平整,但內部可能就十分粗糙了。因此他多先以土胎外表裱布,器形完成後洗掉土胎,就能獲致內外皆平整的作品。

例如以竹胎經變塗、「引起」等工序成就的漆藝茶杯,拓印的葉片彷彿為金色斑燦的杯體雕了一枚熱情的心,亮滑的內層更阻絕了風雨與塵囂,輝映分別以竹胎、木胎、脫胎三種媒材成形的茶則,在悠悠茶香中,足以沉澱你我一天的疲憊。

廖勝文近年漆畫也頗為可觀:源於今天中國福州漆畫的工藝技法,廖勝文再以全新的思維,在傳統漆畫技法的基礎上,經歷塗漆打底、磨製光滑、細膩的大漆「描金」技法等歷練,用自行調配的色漆在黑漆研磨的底板上,將「技法」融於「筆意」,不再層層描繪;而巧妙運用不同色漆相互排擠的原理,讓繽紛色彩相互排擠而流動,構成陶瓷「窯變」的意想不到效果,技法融於筆意而不滯留。現代感十足的漆畫,不僅打破過去花鳥人物與仿古圖案等藩籬,抽象變幻的畫面更呈現璀璨無比的貴氣,他稱之為「漆象漂流」。

坐落台中大甲鐵鉆山麓的工作室,廖勝文取名為「鐵山漆坊」,二○○八年獲選「台灣工藝之家」,近年更不斷入選多屆「國家工藝獎」與「傳統工藝獎」。儘管漆藝在台灣收藏尚未成氣候,生活過得清苦,愛妻還得外出工作打拚,廖勝文依然「衣帶漸寬終不悔」,始終樂觀而堅定地創作。永遠笑得璀璨、永遠年輕開朗的臉龐,讓人始終猜不透他的實際年齡,讓我忍不住要為他大聲喝采。(廖勝文等十位藝術家「二○一六台灣新文人茶器名家大展」在華山文創園區台北紅館展出至二月二十九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