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前台北市到處塞車,猶如二十前興建捷運的交通黑暗期,民眾抱怨連連。市政府把責任推給年節前下雨天多、民眾開車出門購物。過年前多雨、民眾買年貨是常態,為何以前塞車不像今年這麼嚴重?
我認為與市政府三縱三橫自行車道路拓展工程和拆除忠孝橋引道幾乎同時進行,讓全市重要道路幾乎變成半工地,對交通當然有影響。
車子多也有關係。柯P應全力鼓勵民眾搭乘捷運或公車;像台中市民十公里免費搭公車,可能台北市做不到,也沒必要;但至少要不漲價,或多補貼經費,讓大眾運輸價格稍減低,讓民眾有搭乘公車、捷運的動機。
柯P上台後,竟然在油價大幅降價下,要調漲公共運輸價格;計程車漲了百分之十四,公車將調漲一元;捷運悠遊卡打八折也要取消;種種作為與「鼓勵民眾多搭公共運輸工具」反其道而行。
民眾只好回頭騎機車,開汽車,便宜又方便,怪不得汽、機車又變多了,加上工程開工、過年前購物等因素,湊在一起,台北當然大塞車。
柯P應該想到交通政策問題在哪裡,而不是只想用e-tag找出哪裡在塞車而已。
中玄 (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