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文忠
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才能看得太重,而對別人的才藝不屑一顧。因為無論是多麼微不足道的能力,都有可能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時候,有位有名的人叫公孫龍。公孫龍很有學問,手下有許多弟子,每個人都有特長和本領。有一次,公孫龍在趙國時,跟弟子說:「我作為你們的老師,只喜歡有本領的人,沒有本領的人,我看都不看。」這時,有個人就跑來求見,公孫龍一看此人相貌平平,就問:「我不結交沒有本事的人,請問您有什麼本事?」那個人說:「先生,大本事我沒有,但我有一副好嗓門,哪怕距離再遠,對方也能聽見。」公孫龍回頭問自己的弟子:「你們有誰嗓門比他大?」弟子爭相回答:「我們都是大嗓門。」然後都斜著眼睛,輕蔑地看著他。公孫龍就說:「你們比試比試。」
眾弟子推舉一名嗓門最大的人和那個人比試,兩人一起往前走了五百步,到了一座小山坡背後,朝另一端喊話,結果只聽見那個人的聲音,於是公孫龍就把此人收為弟子。
其他弟子心裡很不爽,常冷嘲熱諷地說:「嗓子好算什麼本事?我們老師是一位斯文人,又不需要人幫他吵架。」
不久,公孫龍到燕國去見燕王,他帶著一大群弟子上路。沒走多久碰到一條大河,河面很寬。公孫龍遠遠看見對岸有艘船,就讓人把他新收的那名弟子叫來說:「把那條船叫過來。」那個被大家瞧不起的大嗓門一喊,聲如洪鐘,直達對岸,船夫立刻將船划過來。公孫龍一行人上了船,沒有耽誤和燕王見面的時間。
公孫龍的弟子一開始就是懷著典型的「笑人無,恨人有」的心態。現今很多人也是如此,對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我們會欽佩,但對看起來微不足道人,很多人可能會不屑一顧或嗤之以鼻。此故事告訴我們,應尊重別人的才能,哪怕這種才能表面上看起來是多麼微不足道。
【原文】後數日,往說燕王。至於河上,而航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來。故曰:聖人之處世,不逆有伎能之士。(引自《淮南子》)
【譯文】數天以後,(公孫龍)前往游說燕王。來到河邊,但是渡船在河的對岸。(公孫龍)讓善於呼喊的人呼叫渡船,一叫船就過來了。所以說:聖人處世,也無法拒絕有一技之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