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鍾邦友
那天和幾個鄰居聊天,小陳說起他兒子的求學與求職經歷,大家都頗感詫異。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兒子好不容易考上有就業保證的高職建教班,而且還是知名企業與國立科大一起合作辦班。因此,念高職時就可以半工半讀,畢業後也有穩定的鐵飯碗,當時周遭親友無不欣羨,都稱讚他幫兒子鋪好了一條平坦的人生道路。
可是沒想到,他兒子才工作幾個月,就大喊吃不消。小陳拗不過兒子的懇求,同意他放棄原本順遂的就業分發,畢業後改念其他科大。
哪知,他兒子科大畢業後,工作一換再換,才發現每個新工作,其實都沒有先前放棄的原工作好。後來他兒子決定「好馬要吃回頭草」,於是發憤用功參加考試,終於又重回這家企業的懷抱。
大家都認為小陳當初應該就要堅持,怎可答應兒子這麼不理性也不成熟的請求,更沒必要讓他多走這趟冤枉路,況且現在好工作難找,萬一沒考上,豈不是兩頭皆空?
不過,小陳倒是另有想法,他說當年如果硬要拒絕,也許不用多繞這麼一大圈,但兒子恐怕會埋怨一輩子。如今重回原點,重新接受原來的工作,但心態已截然不同,因為這是他自己的選擇;所以,現在不但對自己的工作滿意度高,對老爸更是充滿感謝他的支持,就算真的沒考上,他自己也會勇敢承擔後果,不會怪罪父親,傷害父子間的感情。
聽了小陳這番不同於一般觀念卻十分開明的教養見解,大夥都感到相當佩服,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放手天寬地闊,福至心靈;太會替孩子設想,反倒成為他們怨懟的對象,為人父母的又何苦做自討沒趣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