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首家「擦擦」展覽館在拉薩開館,展出了近百餘種、上萬件有著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歷史的「擦擦」。
藏傳佛教認為,製作擦擦可積攢善業功德,並將其視為消災祈福的聖物。
【本報綜合報導】除了唐卡之外,西藏還有一種脫模泥塑藝術,當地叫這種模製的泥佛或泥佛塔為「擦擦」。藏傳佛教認為,製作擦擦可積攢善業功德,並將其視為消災祈福的聖物。
日前西藏第一家「擦擦」展覽館在拉薩開館,共展出了近百餘種、上萬件有著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歷史的「擦擦」。展覽館的背後,其實是一對師徒花了近三十年的時間收集而來。
「由於擔心這種極具文化宗教價值的藝術品散落各處無人問津,害怕技藝得不到傳承,我和師父尼瑪加布自一九九○年代初就開始收集『擦擦』。」首家「擦擦」展覽館的負責人瓊達如是說。
尼瑪加布則說,許多極具文化價值且年代久遠的「擦擦」作品零星散落在各個山區與寺廟,需要跋山涉水,到處找尋。尼瑪加布回憶,有一次他和瓊達一行幾人到阿里地區改則縣收集「擦擦」作品,被當地村民誤以為是前來偷竊文物的盜賊。不論怎樣解釋,還是被趕了出來。
儘管如此,「這樣的經歷並不會使我們氣餒,相反,對於當地民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師父也總是鼓勵我們再遠再難都要去找。」瓊達表示。
師徒二人願望成真
截至目前,這一對師徒已深入西藏日喀則市、山南地區等二十多個縣區,收集了近百種、上萬件,少則有著幾百年,多則上千年歷史的「擦擦」作品。
在收集工作初見成效後,尼瑪加布和瓊達兩人最大的心願,就是集中保護並展示這些藝術珍品。從租賃場所到多方籌資,經過六次搬遷之後,師徒二人的心願終於成真。
除了展示這些歷史作品外,「擦擦」的製作技藝曾經一度失傳,尼瑪加布師徒在學習研究現有的「擦擦」之後,掌握了繁雜的模具製作工序,並能做出模製工藝中稱為「雕母」的原型鐫刻品。
「做出來的模具,現在雖然無法超越古代的技藝,但這項手藝得到了傳承,這些精湛的藝術珍品也會保存和發展下去。」瓊達說:「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把手藝完整地傳授給弟子。」據了解,擦擦在製作過程中,是選取泥巴、藏紙、狼毒草、藏紅花、牛皮等材料,再透過凹型模具擠壓脫模,或人工雕塑,然後曬乾、彩繪。
尼瑪加布和瓊達計畫將現有的上萬件擦擦作品進行分類,然後做出具有代表性的一百種原型鐫刻品,日後提供給西藏各地寺廟、民眾及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