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積極爭取國際學生來台學華語文,圖為去年台灣獎學金及華語文獎學金新生說明會暨歡迎會上,外籍生體驗台灣原住民文化。圖/蘇健忠
【本報台北訊】為了開發華語教育人員海外任教機會,教育部和大專校院推動華語師資遴薦機制,去年選送一百零三名華語師資赴美國、日本、德國、波蘭、越南、泰國、巴拉圭、馬拉威等十五個國家任教與實習。每月除了當地學校給予薪資,教育部也補助一千至一千五美金(約新台幣五萬元)不等,今年將再選送一百二十名華語師資出國。
教育部國際司科長賴羿帆表示,過去選派出國的華語師資,每年人數在六十至七十人之間,今年首度突破一百二十人。特別的是,除了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國,還擴及中南美洲的巴拉圭、非洲馬拉威等邦交國。選送出國的華語師資,多半領有教育部認證的華語文教育證書,或參加過華語文師培,任教經驗及外語能力也列入參考。
教育部表示,目前台灣一年培育七百名華語文師資,今年將啟動八年計畫、二十個行動方案,每年預算三億元。主要業務將投入華語文教材教法的研發與創新,尤其是數位教材的研發與推廣;另華語文師資及相關人才的培育機制也要強化。
選送華語師資到海外,也要向外國人招手來台灣。教育部表示,為了推動「學華語到台灣」,去年補助十五間學校招生,績效獎勵金共一千三百四十八萬元,目前最受外國人歡迎的是成大、台師大及文化大學的華語中心,其校園環境及師資都深受肯定。
事實上,台灣在海外推廣華語面臨中國大陸「削價競爭」的壓力。教育部透露,大陸的華語文推廣是國家政策,每年預算是台灣的六十倍,免費提供外國華語師資及免費的華語教材。
教育部說,不論是歐美、東北亞或東南亞國家,都希望華語文師資可以了解當地文化,教課時能夠運用當地的日常生活例子來教授華語。因此,教材也必須因地制宜,客製化量身打造,市場競爭激烈。
教育部表示,台灣的優勢是「正體中文」,對中華文化有興趣的外國人吸引力十足,所以若希望外國人來台學華語,更要積極改善現有五十三所華語中心,「華語文教育機構評鑑計畫」就是為了讓外國人知道,哪些華語中心具品質保證,未來還會推動品質標章,給外國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