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勿生疑 一生行持念佛往生

文與圖/方紀蘅 |2016.01.10
2778觀看次
字級
母女照。圖/方紀蘅
今年母親節全家合影。圖/方紀蘅

文與圖/方紀蘅

母親吳如蘭女士,生於民國九年,一心向佛,自幼便常隨外曾祖母到廟裡參拜,然生活俗事紛擾,令她始終無法親近三寶;但心懷誠敬地念佛,已在生活中,讓她化解一切的窮苦憂愁;直到六十歲親近佛光山,母親才有緣修習佛法,二○一五年十月圓滿捨報,享年九十六歲。

母親一生力行菩薩道,樂善好施,早年家境雖清苦,但若有乞者上門,就算沒錢,也會裝一碗飯菜,誠敬施給;在街上若遇乞者,從不以輕昧心去行施。報上曾報導假冒乞丐斂財新聞,母親聽了僅淡然地說:「真施主不怕假和尚!」

民國七十年我在普門中學任教,母親因此有緣親近佛光山,開始於普門寺參加共修;後因往返醫院照顧病父,及幫忙照顧孫兒,僅能在家看電視弘法節目;雖然因緣會聚曾至六龜妙通寺受菩薩戒,並開始茹素,但直至七十七歲才得以全心修學佛法。

當時,逢佛光山永和學舍成立,母親可以就近參加共修;她常說自己修學太晚,因此每天精進勤修早晚課誦,並以毛筆恭抄摹寫《普門品》、《大悲咒》、《藥師經》、《父母恩重難報經》、《地藏經》等,二十年中,除短暫出入醫院外從未間斷,直到往生前一週,因臥床才停止早晚課及抄經,但仍念佛不斷。

此外,母親歡喜參加法會及共修;近年來因聽力及身體各項功能逐漸退化,身為子女,也盡一切可能關照她,由於家人白天要上班、上學,為了周全照料她的起居飲食,便為她申請了外傭,在家中協助照料和陪伴生活起居。

對於外傭的管理,人力仲介及親友,都再三交待,要嚴加規範,但母親提醒我們務必善待,她曾以陶淵明教導兒子對待家僕的話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提醒我們,我們不僅遵從,也從心敬仰,這正是母親一生教導我們的價值觀。或也因為如此而感得善緣,外傭都能盡心照料母親。

家中最後一個外傭是阿咪,她是獨力扶養女兒上大學的印尼女子,在我們家工作五年。她來的第二天,我們就幫她申辦手機門號,當天晚上,她便開心地與兩個女兒通話;用餐時,母親都請阿咪和我們同時共桌聊天吃飯,並交代不可以命令式對待,甚至連她生日還買蛋糕幫她慶生,每逢周末家庭聚會,母親總選阿咪喜歡吃的點心,要我們拿去給她享用,不要拖到茶敘散場才給,這樣才誠意懇切。

或因如此,阿咪照料母親可說無微不至,夜間只要母親一起身,她都即刻翻身照顧,深怕有任何閃失,她說她很小就沒有媽媽,所以把母親當成自己的媽媽。阿咪是傳統的穆斯林,但她陪母親到佛光山永和學舍一起共修,毫無罣礙,她說:「阿彌陀佛和真主阿拉,在天上全是一樣的,都是朋友。」也因此成為母親拜佛、繞佛時的貼身護衛。她曾經夢見觀音菩薩降示她要好好照顧母親,她有答應一定做到,我們也都認為阿咪是菩薩派來照料母親的,深感佛恩!

母親臨終前時常指著天,告訴我們她要往生到天上去,我們開始為她播放彌陀聖號,也寫了大字卡,鼓勵她要一心不亂,心無罣礙,堅定念佛,往生西方;最後一日中午,母親雙手比畫一個大圓,右手食指指天,似乎告訴我們她已圓滿無礙,爾後二哥到房間向她請安準備吃飯時,便看著她面容安詳,在佛號中安然捨報。

母親在永和學舍共修,是她晚年最充實快樂的時光,感恩永和學舍師姊及慈濟蓮友們,在第一時間前來助念,讓母親在助念佛號聲中,身無病苦,心不顛倒,含笑往生,向我們做最後的告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