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高中職併入國立大學,學校多認為利多於弊。大學分享圖書館、實驗室等軟硬體,安排教授指導科展、專題研究,甚至開課讓附中生先修、進大學後可抵免學分。國立大學加持,附中新生錄取分數更往往三級跳。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舉例,埔里高中二○○一年併入暨大前,新生最低錄取分數在中投區並不高;但成為暨大附中後,新生基測錄取分數大幅提高一百多分。至於台南高農,二○○三年改制台南大學附中後,增設普通高中部。南大附中教務主任陳森杰表示,該校從原本「沒人想來念」的台南國立高中職後段班,如今變第三志願。透過繁星計畫,有學生考上台大、清大等頂尖大學。
北科大校長姚立德表示,北科會將產學合作從台北延伸到桃園,協助桃園農工改善實驗室等教學設備,且提供獎學金給學生。未來也將共同推動契合式產學專班,從高職就開始培養企業所需人才。
十二年國教前年上路,教育部推動高中職均質、優質化,鼓勵「大手牽小手」,盼國立高中職併入大學後,由大學挹注更多資源,改善附中軟硬體、提升教學素質,讓更多學生透過繁星推薦進國立大學,進而鼓勵更多國三生就近入學。教育部不到三年就通過五件整併案,締造更多雙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