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上)

文/黃瑜婷 |2016.01.07
2320觀看次
字級

文/黃瑜婷

據說,海潮聲的節奏和人的呼吸頻率非常接近,所以聽著海潮,心情可以平靜下來。

結束研究所的學業,因工作而匆匆離開暫居五年的花蓮之後,我曾經為了未能好好告別而陷入一陣子的憂鬱,毅然在一個飄雨的陰天,搭乘四小時的火車回到七星潭,錄下海的聲音,然後儀式性的帶回遠在中央山脈另一頭的城市中所賃居的小屋。

那一天的海那麼洶湧,讓我聽不見風雨打在身上的聲音;海依然遼闊,任視線轉向何處都有翻滾的浪爬上我的眼。

當時岸上還有幾個人:兩個約七八歲的男孩使勁朝海面丟擲石頭,一顆接著一顆,並無和對方角力競賽之意,反倒像是自己與海的對話;他們身邊不遠處一個女人手持相機站著看海,偶爾把鏡頭轉向他們;還有一個馱負中型後背包的年輕女子坐在更遠的地方,什麼也沒有打算的樣子。

我總覺得丟石頭的人都有些心事吧!即使滑出幾點水漂,石子終究會陷進海平面之下,那些說不清楚的思緒或是道不出口的祕密,也許將被潮水帶入深遠的海流中,緩緩的沉下去,也許有一天又被蓄滿足夠力量的海浪攜回岸上,像我腳掌踩踏的這些,堅硬而永遠的存在──但在很久以後,可能再一次背負著誰的壓抑被帶回海裡,或是留在岸邊漸漸風化,化為一陣摩娑的耳語。

我也對海扔擲過石頭、說過話,甚至唱過歌。

近幾年輾轉到宜蘭任教,在一個熱氣蒸騰的六月下午,我循著手機地圖給的路線指示,來到無人看管的海域。海岸從入口處的沙地開始向左右兩旁延展,清晰的龜山島輪廓雖然浮在地平線的那端,看起來卻近得像只要一陣沖天大浪就能讓它漂過來。我把涼鞋放在機車踏板上,決心往龜山島的那端海岸線走去。先踩過一段發燙的沙灘,勉強提起一次一次陷溺的腳步,接著便碰觸到因為反覆浸了海水而顯得溼軟的平坦泥地。

來回約兩個小時的漫步,除了我,空無一人。我在去程遇到一顆大西瓜,回程碰見一條魚。西瓜周遭並無任何物件以提供線索追究它何以單獨躺臥灘上,它的表皮完整無破損,青白相間的紋路在海浪激打之下,顯得更閃亮;而魚早已經死去,扁平的身軀半已陷入泥地,混濁的魚目之下是蒼灰色的鱗片與緊貼魚肚的鰭。這種際遇跟我平日的夢境一樣超現實。

然後我想起這次來看海的原因。

上個月夢見L要我唱一首有關海的歌送給她,醒來後回想了以前研究所時期一同在KTV的數個夜晚,我是否點唱過類似的歌曲、不知她會喜歡哪一首……於是很慎重的思考了一些日子。

走走停停之間,我唱了很多首,那些與海有關的、與海無關卻與她有關的……

「把愛剪碎了隨風吹向大海……」

「如果大海能夠帶走所有哀愁,就像帶走每條河流……」

「寫信告訴我,今天海是什麼顏色……」

「我不是一定要你回來,只是當又一個人看海……」

我撿起一隻細長乾枯的漂流木,在沙灘上刻寫「再見」,很快的一陣白沫就咀嚼似的蓋上那些痕跡,一大片一大片乳白粉碎的泡沫像她慣常打扮下的裙襬,我想她也許是收到了,也許都很喜歡。

L真的很喜歡海。

我第一次搭船出海賞鯨就是在L的帶領下,她叮嚀緊靠船側外板的我:放輕鬆,看著遠方的海平面,放鬆身體隨著海浪起伏,就比較不會暈船。

等船在外海航行半晌,等身體適應了海洋,我才稍有餘力回過頭看她。

她總是坐在賞鯨船的最上層甲板直視前方,全身包覆得密不透風,纏綁帽巾或戴上遮陽帽與墨鏡,手握麥克風,為所有船客從出了花蓮港的紅燈塔開始解說沿途海上的風景。我在她溫柔的聲音下目睹過飛魚、花紋海豚、飛旋海豚、弗氏海豚、熱帶斑海豚、瓶鼻海豚、豆腐鯊、偽虎鯨……

每每在全船「啊──」的騷動與海面「波波波」的出水聲中,她從容指認那些躍動的背鰭、侃侃流瀉自己對鯨豚的喜愛。她如數家珍的分享從海上經驗累積而來所認知的海豚性格,她像每一件事都只是剛發生過似的訴說自己每次出航的喜悅與期待。

我知道海洋會在她出海時平撫她的心、緊緊擁抱著她,也在她返回陸地時,不時用海潮聲呼喚她。

海日夜不停的呼喊,不停帶動陸地下的深洋震盪,把原本已經沉積靜默的、鑽入石縫孔穴的、人們給予的哀傷、憤怒、疑惑、瘋狂……溶解在一起,帶出淚水的鹹度,搖晃著這葉片一樣的小島。

也許海愛她就像她愛海一樣的熱烈──所以送她離開的那天,風雨淒迷。

雨珠重重打在她曾經站過的甲板上,粉碎成比飛沫更小的東西,那是所有記憶的細節。浪毫不猶疑的撞向船首,拍擊船舷,再把顛簸傳到船尾,那裡曾經是她告訴過我的海豚接近船隻只為了與浪花玩耍的地方。

船隻的起伏是海劇烈的喘息,這樣的頻率下沒有人因此而平靜。

只有L是平靜的。

在出海找不到鯨豚的觀光航班裡,她溫柔安撫船客焦躁的心,平靜的敘述海洋與自己的故事。在暫時不能出海的日子裡,她整理、瀏覽過往凝結在她鏡頭下的水花與浪痕,平靜的想念著海。

在煙霧迷濛的清水斷崖下,她也平靜的目送我們離開。(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