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衛福部食藥署昨公布二○一六至二○二○年的「食安政策白皮書」,透過跨部會的「食品雲」資料勾稽,如同「雲端抓鬼」,預警效果會更好。
署長姜郁美表示,該署去年底利用食品業登錄資料,與農委會的進口飼料油業者勾稽,發現有三十六家業者同時進口飼料油、食用油,為防堵「頂新事件」重演,主動稽查這三十六家業者,證實無飼料油流入食品鏈,才解除警報。
姜郁美說,隨食品貿易全球化、食品科技蓬勃發展、新穎食品不斷推陳出新及日新月異的科技所帶來的化學物質對環境衝擊,導致食品安全問題日趨複雜,食品安全已成為國際上公共衛生管理的重點,也是國人最關心的民生課題,攸關國人健康。她指出,白皮書參考歐洲聯盟、美國、日本等國家、組織的食安管理機制與趨勢。
她說,從食品生命管理周期,訂定達成願景的五大目標,透過「跨域整合、協力治理、資訊運用、有效管理」概念落實。
她表示,以往都是食藥署單打獨鬥,透過例行監測、檢調、民眾檢舉等管道,被動處理食安問題;如今以橫向連結跨部會,縱向串聯中央地方,藉由跨部會整合的「大數據」資料,整合與食品管理相關之上中下游行政管理資源,導入資訊溝通科技建置「食品雲」,與經濟部、農委會、環保署等部會資料勾稽後,可更快速為食安把關,達到高風險資訊提前「預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