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地名 源自樟腦工廠九股份

 |2016.01.05
2832觀看次
字級
山城九份曾被票選為台灣最受歡迎景點。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台灣眾多地名來源常以訛傳訛,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翁佳音、文史工作者曹銘宗合作,以文史實據與最新科技,為地名源頭提供科學新解,例「九份」其實是取自當地樟腦工廠九個股份而來。

台灣地名研究多基於日據時期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安倍明義著作,翁佳音、曹銘宗合作的新書《大灣大員福爾摩沙》提出科學新解。翁佳音能說閩、日、荷、西語,經遍尋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蘭及西班牙地圖史料、清日文獻,再加上GIS地理資訊系統、各族原住民語辭典輔助,提高可信度。

熱門景點九份旅遊簡介常指該處因最早住著九戶人家,對外採購都要求分成九份運送,但曹銘宗指出,這是台灣典型望文生義解釋地名的例子。依九份當地文史工作者說法,九份在金礦業前以採樟煮腦為業,有九十口腦(樟腦)灶,十口灶為一份共九份,才是九份地名由來。

翁佳音、曹銘宗也提出「台灣」之名新解,過去認為來自台南原住民西拉雅部落「台窩灣」;經研究,早在一六二六年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繪製的台江內海地圖上,內海海灣就依當地漢人所說標示為「Tayouan」,也就是漢人口中的「大灣」,後因不同籍貫口音出現大員、台員、台灣等寫法。

台灣閩南、客家兩大族群的互動,也反映在地名。以凍頂烏龍茶聞名的南投縣鹿谷凍頂山,觀光資訊都稱該處因「先民無鞋可穿,寒冬須凍著腳尖上山頂」得名,但翁佳音等人根據早年南投有很多客家移民的歷史,認為台語「凍頂」應源於發音相近的客家語「崠頂」(山頂),和凍不凍無關。

不少地名也呈現台灣和東南亞國家往來關聯。台灣原住民族語、東南亞族群同屬南島語族,例如萬華原名「艋舺」,可能源於古南島語Bangka(獨木舟);士林原名「八芝蘭」,與印尼人稱華人聚居處Pecinan、菲律賓稱華人聚處Parian念音接近,很可能是十七世紀荷蘭、西班牙人分別統治菲、印兩國,把當地的用法帶至台灣。

至於基隆的暖暖,荷蘭古地圖的台語音譯是「八暖暖」(peh-luan-luan),書中分析該字可能與印尼語ruang為同一語源,有「間隔處」意思,原因是早年淡水船隻航行至基隆時,暖暖如間隔處。曹銘宗表示,這項說法雖未能完全確認,但至少為「暖暖為何不暖」提供新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