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希諴
「我先生的藥,要怎麼吃?」看完診,黃老太太跟著黃老先生的輪椅後走出門診間,回頭問。
「我跟蒂娜(外籍看護)講過兩遍了?」「蒂娜知道該怎麼做。」
「你先生這些年來,還好都有你照顧。」我鼓勵黃老太太。「對啊,醫師再見。」
黃太太離開前,又轉頭問:「周醫師,我先生的藥,有改嗎?」
直覺告訴我,黃老太太也有問題了。
「黃太太,妳最近是不是常常記不住?」
「對啊。」
「妳怎麼不說?」
「我每次來都想講,但都忘了,愈來愈糟糕,還好你有問。」
「家人有沒有覺得妳變差?」
「沒有,因為蒂娜都會幫我們用的好好的。」
「我兒子跟女兒都住很遠,久久才回來一次。」
「我幫你安排失智症檢查,看看哪裡出問題?」
「太好了!」黃太太笑得開心,但是馬上臉一沈說:「我忘了帶健保卡,下次好了。」
註:很多家屬甚至醫療人員,都以為人老了都會老番癲、老頑固,以為這是常態,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
失智症其實是一種疾病,不是正常老化,要接受治療。
失智症(Dementia)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也就是說不單純只有記憶力減退,還會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功能。
同時可能會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症狀嚴重時足以影響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
問題是,罹患失智症的人,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生病了。例如黃老太太,都按時帶先生回診。其實都是外籍看護打理老先生的事情。
失智症或類似症狀,愈早找出原因,愈有機會治療。由於病人不一定知道自己罹病,有賴病人家屬或醫療人員,透過各種機會,篩檢出老人罹病。
家屬或病人沒有把握的話,可視病人的情況(年紀、臨床表現),主動提出要求,請醫師幫病人做早期失智症篩檢。這是及早發現罹病與早期治療,提高病人跟家庭生活品質的重要方法。
(作者為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