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芸
宇程是一位眉宇清秀、對未來懷抱理想且關注教育的年輕人,他曾經相信只要用功讀書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所以,他努力追求高分,一路就讀名校,是每位父母渴望擁有的好孩子,也是所有老師希望可以教到的優等生。
但就在他取得高學歷,投身公職,即將展開平步青雲的人生時,卻毅然決然地辭去工作,轉而投入教育研究,希望能幫助年輕人在學業與未來職業之間可以接軌得更順暢,更能找到自己的專業範疇。為何會有這麼大的轉折呢?這就要從他的自身經歷說起了。
高中就讀建中的他,選組時,原本認為自己適合第一類組的文科與社會,但是父母卻希望他念第三類組,日後成為醫師,於是他乾脆「相加除以二」,貿然地念了第二類組。
然而,為了取得高分反覆練習做題目的經驗,讓他極為厭倦,對自然類科也就沒有培養出興趣來。因此,雖然大學入學成績足以上台大電機系,他卻選擇工商管理學系的工業管理組,希望以後能成為可以造福社會的企業家。
進入大學後,他以一以貫之地努力學習,在學業上取得高分,卻也發現自己對商業和管理缺乏興趣與熱忱。當時政府正大力推展生物科技,從小喜愛花草的他,便在一知半解下,申請雙主修植物系。修了兩年之後,終於了解生物研究重點乃在細胞中的DNA而非枝葉瓜果,而且生物化學複雜的反應方程式更是令他卻步,於是大四那年,他決定中止植物系雙主修。
到了即將畢業時,他深深覺得社會、政府仍是自己最關心的領域,也期許自己能盡一分力量來改善它,於是攻讀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專研公共政策。
其實,他擅長將資料迅速整合,推論演繹,他形容自己的腦袋好像有一部未來模擬機。後來,他擔任過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及台北市政府研考會的研究員,專門從事政策的研究及規畫,認為這很符合自己的興趣及能力。
然而,在現今的大環境下,政治人物不重視智庫的專業建議,很容易受少數人或民粹意見影響而左右政策,使得很想為社會做事付出的他,決定辭去穩定的工作,專心投入研究直指一切問題根源的「教育」領域,寫出《做自己的教育部長》一書,並在《商業周刊》、「想想論壇」、「udn鳴人堂」寫專欄,在臉書上經營「學與業壯遊」粉絲專頁,希望幫助年輕學子能更早選擇適合自己的路,用更有效的方式學習,並累積更佳的工作能力,進而貢獻社會。
明年,宇程還將製作一系列的網路電視節目,希望重現柏拉圖雅典學院的精神,以對話的形式,鼓舞青年們針對不同議題進行理性思辨,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