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春秋霸主晉文公姓姬名重耳,在還未當上國君之前,只是晉國的二公子。當太子申生被害死之後,晉國就開始大亂。晉獻公與驪姬派了宦官寺人披(勃鞮)要刺殺重耳,追殺行動比想像中來的快,危急中重耳慌張的翻牆逃跑,衣服被狠狠砍斷了一角,他在隨從的保護下,逃到母親所屬的狄國躲避。
後來晉國的內亂表面上暫時告一個段落,晉國大臣打算迎重耳繼位,但重耳的謀臣們認為,現在還不是時機,於是拒絕回國,重耳的弟弟夷吾則趁機繼位成為晉惠公。晉惠公擔心公子重耳別有居心,於是又派寺人披追殺,重耳只好與心愛的妻子季隗告別。當年狄國攻打一個小部落,把小部落的兩個美女叔隗與季隗送給重耳,重耳把叔隗嫁給趙衰,自己則取了小姑娘季隗。
在狄國待了十二年以後,重耳被逼的只能選擇離開,他對季隗說,你再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沒回來,妳再改嫁。季隗回答說,再等二十五年,我就是個行將就木的老婦人了,我還是等你好了。成語中的「行將就木」典故出處就在季隗與重耳的對話中;從這段話解讀,重耳與季隗之間其實感情深厚啊。
後來重耳到了齊國,齊桓公很看重他,還把女兒嫁給他。重耳在齊國過著逍遙快樂的日子,竟然不想回晉國了。後來齊桓公去世,齊國陷在內亂中,但重耳還沉醉在眼前的幸福中,謀臣們很擔心,如果再這樣下去,他就不會有雄心壯志。他們聚在桑樹下討論著用什麼方法讓重耳離開。樹上的採桑宮女聽見了,連忙跑去跟重耳的齊國妻子報告,重耳的妻子怕消息走漏,便把宮女殺了,然後找來重耳的謀臣商量。
這些謀臣把重耳灌醉,在重耳的妻子協助下順利的離開齊國,等到重耳酒醒過來之後,發現已經離開齊國很遠了,他氣的拿起武器要追殺出主意的舅舅狐偃,發了一頓脾氣之後,也可能莫可奈何的接受。重耳流浪十九年後,在秦國的幫助下返回晉國,他身旁的謀臣,厥功至偉。沒有一流的謀臣與賢明的妻子出謀策畫,其實就沒有晉文公的一代霸業啊。
(相關內容在17:10警廣FM104.9頻道《天天樂陶陶》節目同步刊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