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劍紅
記得某個暖陽高照的午後,我和三個初中同學去比鄰而居的科技大學校園裡偷桃,因為我是爬到樹上去摘,所以,偷到桃子的數量比較多。就在我要下來的時候,被看桃子園的工友伯伯發現了,嚇得我差一點從樹上掉下去,幸好那位伯伯安慰我說:「別害怕!你慢慢下來,我不打你!也不罵你!」結果,我下來以後,被伯伯狠狠地教訓一頓。還好,教訓完了以後,工友伯伯沒有沒收那桃子,還送給了我們四人吃。
後來,我在書上看到,有偷桃經驗的人除了孫悟空,還有大作家郭沫若,「原來他也偷過桃子!」我頓時心裡一陣高興、一陣竊喜,好像找到了同謀一般。
郭沫若小的時候,與小伙伴們在一座寺廟附近玩耍,忽然見寺內桃樹伸出牆外的枝頭上,掛滿了又紅又大的桃子,就想摘幾個吃。他們從牆角的狗洞爬進去,到樹上挑最好的摘了幾個。這時,老和尚遠遠地趕了過來,但哪裡追得上這群孩子,於是到私塾先生那裡告了一狀。
第二天,先生怒氣沖沖地追問「是誰偷吃了桃子?」孩子們面面相覷,誰也不敢吱聲。先生說:「我出一副對聯,你們誰能對上下聯,就免罰。否則,挨個打板子。」先生的上聯旨在挖苦偷桃的孩子,說:「昨日偷桃鑽狗洞,不知是誰?」孩子們紛紛把目光轉向郭沫若,因為平時數他最聰明,他也不含糊,開口答道:「他年攀桂步蟾宮,必定是我!」古人用「攀桂」和「步蟾宮」比喻考中狀元,形容大有作為。郭沫若的下聯詼諧地回答了先生:「昨日偷桃的是我,將來有所作為的也是我。」
先生為郭沫若的聰明機靈由衷地感到高興,但臉上絲毫沒有表現出來。他沉著臉訓斥道:「為人做事,光有遠大的志向還不夠,還得有高尚的品德,做人要光明磊落,誠實不欺,知錯就改。人只有不斷上進,求取新的知識,同時保持謙虛的品格,才能有長足的進步。你明白嗎?」郭沫若響亮地答道:「謝謝先生的教誨,我記住了!」
郭沫若以他的聰明才智,對上了先生的對聯,免去了挨罰。幸好,當年抓住我的工友伯伯沒有給我出對聯,若是真出了對聯,我也只有挨罰的分了。
郭沫若被他的先生教訓了,我被看桃樹園子的工友教訓了,都是因為我們偷了桃子。他們教訓得很對,做人要光明磊落,誠實不欺,不能再去偷別人的東西。只有德才兼備的人,才是這個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
從此以後,我沒再去偷過桃子,也沒再偷過別人的東西。後來,我去過一次秦皇島,去了那裡的桃樹園子,買了許多又大又紅的鮮桃,都是我自己從樹上摘下來的。我買了一籃子鮮桃,提回去給家人和朋友們品嘗,心裡有一種豐盈的感覺。
偶爾,我會跟朋友講起,我和郭沫若一樣,都有一次偷桃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