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上抗日紀念勳章、緊握著榮民證,一百零二歲的劉修德露出久違笑顏。圖/連珮宇
別上抗日紀念勳章、緊握著榮民證,一百零二歲的劉修德露出久違笑顏。圖/連珮宇
【本報新北訊】一百零二歲人瑞劉修德,參與對日抗戰時被意外「丟包」在台,證件和行李全遺失,就此成為幽靈人口,後雖取得台灣身分證件,但「逃兵」身分卻是他今生最大的遺憾。新北市新莊區公所協調國防部及榮民處,昨頒發榮民證與紀念勳章,劉修德成為全台史上最年長除役案例,他激動的心情無以言喻,只用力地說了「謝謝」,場面令人動容。
劉修德民國三年出生於中國河北省,二十一歲時投身國民革命軍,任軍長宋哲元護衛騎兵,參與抗日戰爭。民國三十八年,劉修德隨軍調遣金門支援古寧頭戰役,停靠基隆港時奉派下船採購,沒想到他扛滿補給品回到港口時,船艦卻已離港。
幸虧敏銳區長
發現他的彈痕
證件與行李都在船上,劉修德自知若被逮獲將以「逃兵」身分遭槍決,因此他躲避山中獨居數年。多年後才徒步至宜蘭流浪,被一對家裡製作牛舌餅的好心陳姓夫婦收做義子,才終於擺脫居無定所的生活、取得台灣身分證。
六十六年來,劉修德心中抱憾,「我不是逃兵,為什麼沒人相信我」。劉修德長女劉淑敏多年來各地奔走,函請國防部替父親除役,甚至在父親中國舊居尋找相關證明,但因無任何服役文件,申請未果。月前新莊區公所至劉修德家中發放重陽禮金,區長李政勳發現他腳上作戰留下的槍傷、得知來龍去脈,便積極蒐集證據,協助函請國防部處理。
昨李政勳與榮民處總幹事游文勇一同到劉修德家中,親贈除役證明、榮民證與七七抗戰勝利紀念章。年長的劉修德行動不便、長期靠輪椅代步,又患重聽,記憶力也不如前。在長女悉心解釋下,劉修德得知自己正式除役,瘦弱、顫抖的雙手緊握住紀念勳章與榮民證,激動得久久說不出話來,最後才賣力地說出一聲「謝謝」,令眾人皆紅了眼眶。
重聽又顫抖著
擠出一句謝謝
劉淑敏說,自幼見父親背負逃兵汙名、長年掛懷,她卻幫不上忙,相當自責難受。民國八○年代,國防部曾開放自清專案,讓當時在台逃兵申請視同退伍證明,但父親傲骨,堅持自己全心全意為國奉獻,絕非逃兵,不願申請;如今藉新莊區公所協助,還給父親「遲來的正義」,苦等一生的父親終於一了心願,得到應有得尊嚴和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