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田國小學生用瓶蓋拼貼出帶有二林特色的圖畫。圖/凌筠婷
【本報彰化訊】以田間教育聞名的彰化縣香田國小,全校四十六名學生不分年級,都必須參與農耕,為了讓學生體悟愛護地球的重要,今年融入海洋生態觀念,校內藝術義工發動「小小瓶蓋大計畫」,募集瓶蓋拼貼出十六幅具有故事的圖畫,將二林鎮特色融入海洋元素,用來裝飾校外圍牆。目前完成六幅,有二林鎮的梅花鹿、稻米寶寶、田中耕作的牛,色彩繽紛,學生們興奮地期待完工的那一天!
這次瓶蓋拼貼畫最大幅的是高九十公分、寬四百公分、上頭寫著「稻米、海洋香遇」的作品,也是這次活動的主題,這幅畫用掉七、八千個瓶蓋,整整一個月才完成。
推動瓶蓋藝術計畫已四個多月,學生與義工每天清洗瓶蓋、依顏色分類,再慢慢排列出猶如馬賽克般的圖形,一路走來並不容易。校長黃至賢說,為了完成這個「大計畫」,需要至少超過十萬個瓶蓋,多次在臉書上公開募集,也有熱心民眾協助蒐集瓶蓋,有時一大早就可看到校門口放了兩大包瓶蓋。
義工協助清洗瓶蓋,學生利用藝文課或課餘時間,依顏色分類,高年級根據草圖,將瓶蓋在特製的木框架中排列。木框架是前家長會長協助製作,為了這項計畫,社區、學校都動起來。
堅持漸層
孩子超龜毛
香田國小的瓶蓋拼圖並非台灣首見,但小學生親手創作,並以二林鎮特色為主題,在這偏鄉是少見的舉動,幕後推手除了校長黃至賢外,更大的功臣是藝術義工陳妘善和賴淑雅。陳妘善說:「名畫雖然經典,但在地特色更有溫度。」於是創作出稻浪和海洋共舞,魚蝦、海星與飽滿稻穗相輝映。
創作大多由中、高年級學生與師長、義工負責,常常為了要找到最適合的瓶蓋,拆掉重做,也因為畫面太大,近看看不出缺點,得跑到二樓往下眺望,看到哪裡有缺失,再跑下來改。創作地點就在四面通風的穿堂,為了看到圖畫全貌,本來學校還想購買空拍機,最後在風箏上綁了攝影機解決!
本來師長還擔心學生無法好好完成作品,但學生比師長的要求還高!常堅持顏色的漸層必須順暢,不斷換上不同顏色的瓶蓋,或換上同樣花色的瓶蓋,師長笑說簡直龜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