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興鋒
唐憲宗時,李絳出任宰相,他為人忠信正義,非常善於進諫。
有一次,有人誣告白居易以詩文諷議朝政,唐憲宗非常不高興,就想治白居易的罪。李絳知道白居易是無辜的,就上奏道:「皇上能包容、接受正直的話,大臣們才敢進諫。白居易本意是要盡職效忠的,如今若是辦了他的罪,恐怕天下的人都該閉嘴不敢說話了。」唐憲宗知道自己錯了,爽快地接受了李絳的建議,不再追究白居易的事情。
又有一次,唐憲宗準備大動土木,興建園林,在朝廷上徵求意見時,得到了眾多大臣們的一致贊同,但獨有李絳反對,勸唐憲宗應該體恤民生,以儉為本。唐憲宗本來興致很高,一聽到李絳潑冷水的話語,頓時勃然大怒,責問李絳說:「你是不是勸諫太過,話說過多了,你真以為朕是一個昏君不成?」李絳哭著回答說:「我並不是為了譁眾取寵,我是怕皇上身邊的人,明明知道皇上錯了,因明哲保身而不敢多說,這樣就會延誤了朝廷、辜負了皇上。反過來說,要是臣子們大膽說話而皇上卻討厭聽,這就是皇上辜負了大臣們啊。」唐憲宗聽李絳說得有理有據,怒氣頓消,此後還真耐心地聽取大臣們的意見。
李絳的知無不言,雖然屢次觸怒皇上,但由於他的每次進言都能夠切中要害,所以,最終都能夠委婉地化解皇上對他的怒氣。可見,要想讓別人聽取你的意見和建議,達到成功勸服的目的,除了需要一身膽識外,更需要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