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馮建三
劇作家布萊希特,有一詩作〈致後來者〉說,「…生活在黑暗的時代…非常無奈。然而,倘若沒有我,統治者會更加安全。」
現在,資本及其關係如同癌細胞的不理性增殖,也因為「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的停頓,暫時「更加安全」了。
雖然不一定值得驕傲,委內瑞拉是領先世界各國,擁有最多人次的世界小姐頭銜。真正讓世人對委內瑞拉另眼相看的是,二○○五年初,該國總統查維茲宣布,委內瑞拉要建設「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
這個目標很難達成,加上舊的文化、社會與政治及經濟結構不可能十餘年盡除,因此必定名勝於實。但是,十年以還,委內瑞拉的內政外交,仍然取得不少成績。首先,不少委國人對自己主體的潛能與信心,得到滋潤與增長。
這是委國轉向之後,重視「草根參與民主」與「代議政治」的結合,取得珍貴的成績。
其次,這個主體認知的強化與內涵的豐富,並非憑空而來,而是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建設的部分結晶。該國強調,醫療保健與各級教育是基本人權,至二○一二年底,委國在這兩個領域的社會投資,增加了六倍與九倍,在文化、社會住宅與社會安全項目的投入,也分別增加六點六與二十一倍。人均實質所得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的核算,增加百分之二十四。 貧窮人口的比例從二○○三年的百分之五十五點一,大幅減少至二○一二年的百分之二十一點二。
正是這個主體認知的強化,以及實質豐富的感受,委國周日舉行的國會大選中,執政的「社會主義統合黨」(PSUV)即便內外條件相當不利,仍然在百分之七十四點二五投票率、一千三百萬選票中,得到六百萬票,也就是將近百分之四十五選民的支持。
造成委國執政黨PSUV失去國會主導權(但除非遭國會發動罷免且成功,否則掌握總統與行政權的仍然是PSUV)的內外條件,大約有三。
一是委國如同加拿大、挪威、墨西哥與沙烏地阿拉伯等產油國,因國際油價大跌(二○一二年底一桶一百美元,現在四十)而使內政所需經費遭致嚴重擠壓。
其次,外有油元驟減,傳統上控制委國經濟實業的大亨,也就是周日大選獲勝、同時也是一九五八至一九九八長期執政四十年的集團,早就在明暗交替進行的經濟(囤積與減產等,助長了通貨膨脹等)戰爭,趁機得逞。他們如同病菌,隨時都想入侵,卻只有在勞累疲倦的時候,人們才會病發。
第三是傳媒。
委國主流傳媒牢牢控制在舊的集團手中。通過本地及國際傳媒,加上社群媒體的散播不實資訊與評論,他們一直宣傳將要大贏,如若不然,就是選舉舞弊,若只是小贏,同樣還是舞弊。 美國媒體如CNN等,也是炮製這個說法。由於控制傳媒,反對黨很少辦理街頭活動。 即便如此,舊集團選前仍拒絕承諾接受選舉結果,即便美國前總統卡特成立的基金會,曾經實地調查而稱讚委國選舉機制「世界最好」。
反而是委國總統在計票不到六小時,結果明朗後,就在推特說:「我們承認這些惡劣的結果,我們接受…這是民主與憲法的勝利。」「為社會主義而奮進,現在才剛開始…」。
在野黨那些惡形惡狀的錯誤資訊,所幸選前在台灣僅有一家財經報紙跟進兩則新聞 ,一家綜合但銷量最小的綜合報紙寫了一則在野黨版本的評論, 是以台灣讀者無從被這些資訊汙染與誤導。
就此來說,台灣傳媒報導比較少的國際新聞,不會成為這些國際傳媒的傳聲筒,以致反而不是壞事了。